52歌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全五代诗

全五代诗

清李调元编,何光清点校。巴蜀书社1992年4月出版。全书分上、下册,130万字。李调元(1734~1803),字羹堂,又字赞庵、鹤洲,号雨村,又号童山蠢翁,清绵州罗江县(今四川德阳罗江镇)人。他于乾隆四十年(1775)至四十三年正月,积三年之功,从近300种典籍中,辑录了五代十国五十余年间成集的或零散的诗歌及韵文,编成90卷的《全五代诗》,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刻印,这就是最早的“乾隆本”。其后又有其从弟李鼎元的重校本,就是“嘉庆本”。道光年间,又经李鼎元及其子李朝夔重新校勘,并补刻了十卷,成百卷道光补勘本。最后,又有光绪七年(1881)广汉刻印的光绪本。光绪本除了正文诗100卷外,书前还有序言、凡例、编引书目、五代帝王庙谥年讳谱(附十国),书后有附录、补遗等。点校本即以光绪本为底本,并参校诸本,是目前最完备的《全五代诗》本。本书以五代十国的朝代国别分卷,依次为梁8卷、唐2卷、晋2卷、汉2卷、周3卷、吴6卷、南唐16卷、前蜀17卷、后蜀4卷、南汉1卷、楚4卷、吴越9卷、闽13卷、荆南12卷、北汉1卷。朝代国别之下,又按作者官爵、隐逸、道释等身份为序编排。同一作者,其诗则按乐府、四言、五古七古五律五排七律七排五绝、六绝、七绝等诗体编排。每位作者均附有小传。诗中偶有笺注,多取自《五代诗话》。

总集。清李调元编。九十卷。编者认为五代诗有可观,当独立成编,故以三年功力,检阅群书,有五代诗辄录之,断章摘句无不收入,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成书。全书按五代十国国别分卷;朝代国别之下,按作者官爵、身份为序;作者名下有小传,并附有关诗话、轶事、品评等,其诗则按体排列,并有少数笺注。虽收录稍滥,偶有遗漏,但取材丰富,资料详赡,不失为五代诗仅有的较好辑本。有乾隆初刊《函海》本。道光五年(1825),调元子增补析为一百卷,另附“补遗”一卷,为道光《函海》本,《丛书集成初编》即据之排印。

猜你喜欢

  • 张范

    ①汉张良、春秋越范蠡的合称。两人俱以智谋佐君建功,又皆功成而隐退。白居易《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公虽慕张范,帝未舍伊皋。”②指东汉张劭与范式。二人友情笃厚,相传张劭死后,范式梦见劭来告诉他死讯。事见

  • 金圣叹选批唐诗

    金人瑞选评。见《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韩琮诗

    诗集。唐韩琮撰。《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韩琮诗》一卷,《崇文总目》卷五同。《宋史·艺文志七》误作《韩宗诗》一卷。《唐才子传·韩琮》谓集一卷,今传。明清未见著录刊行,当已散佚。《全唐诗》存诗一卷,《全

  • 向秀

    晋代河内怀人。“竹林七贤”之一。与嵇康、吕安情谊深厚。嵇康被杀后,应征入洛,任散骑侍郎,后转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善诗赋,其《思旧赋》为悼念嵇康、吕安而作,全文仅一百五十六字,言简意深。好老庄之学,注《

  • 匡慧

    【介绍】:晚唐禅僧。俗姓高,福唐(今福建福州)人。出家罗汉院,嗣曹山,后居抚州荷玉山,因称荷玉和尚。昭宗大顺二年(891)被召,不赴,赐号玄悟禅师。《祖堂集》有传。《全唐诗补编·续拾》收诗1首。

  • 李邕

    【生卒】:678—747【介绍】:字泰和,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李善之子。长安初,李峤、张廷珪荐其词高行直,授左拾遗。宋璟劾奏张昌宗,邕于天后前抗言助之。少帝唐隆元年(710)召为左台殿中侍御史。

  • 韩氏

    【介绍】:《全唐诗补编·续补遗》卷九据《青琐高议》前集卷五引张实《流红记》收其诗2首,云为僖宗时宫女,后为于祐妻。《流红记》为张实撮合唐人红叶题诗数事敷衍而成的小说,不足征信。诗当为宋人依托。

  • 女中诗豪

    指唐代李季兰。季兰工诗,与刘长卿等友善,刘长卿称之为“女中诗豪”。见《唐诗纪事·李季兰》。

  • 杜甫

    【生卒】:712—770【介绍】:字子美,排行二,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青年时期曾漫游三晋、吴越、齐赵等地。追求

  • 乌江

    江名。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秦末楚汉战争时楚王项羽自刎于乌江边。孟迟、汪遵、胡曾皆有《乌江》诗吟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