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古意

古意

【介绍】:

沈佺期作。见《古意呈补阙乔知之》。②(全)李颀作。古意,犹“拟古”。诗写征夫思乡之情。诗分两截,前六句全用五言,写幽燕健儿的英勇剽悍,视死如归。“须如猬毛磔”,更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后六句全用七言,摹写以身报国和思乡难归的矛盾,并以辽东小妇与七尺健儿相映衬,引人遐思,更富韵味。末句“三军泪如雨”,虽极写从征战士的思乡之情,但不显衰飒,反而更能揭示人物内心的复杂感情。这正是盛唐人的胸襟。③李白作。见《南陵别儿童入京》。④(全)戎昱作,当写于大历末年离开桂州观察使幕时。诗借伤“弃妇”而悲叹自己将因谗离职的痛苦心情,充满怀才不遇之感。清贺裳评曰:“宛然如见伍举辞荆、廉颇去赵,真使逋臣羁客闻之泣下。”(《载酒园诗话又编》)⑤(全)刘商作。这是一首闺怨诗。写一女子在寒夜孤居独处思念亲人的哀苦情怀。构思新颖,意境幽深,十分耐人咀嚼。⑥(全)白居易作于太和八年(834),其时诗人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题名《古意》,诗义也近古诗,写与美人千里相隔,不得复见的痛苦。“瑶草”以下三句,写的是人去物在的寂寥,再写音书隔断,相思难寄的忧伤,最后三句,化用《古诗十九首》中“行行重行行”的诗句,写相思的痛苦使人茶饭无心,空劳憔悴的情形。总之,本诗虽是传统题材,但用笔婉转,诗风古朴,也颇为难得。⑦(全)王驾作。一作其妻陈玉兰诗,题为《寄夫》,似误。诗表现女子对戍边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诗不假雕琢,不落纤佻,几于天籁,抒情极为深刻动人,心理刻画细致入微。“句中对”的妙用,又使全篇音韵畅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

猜你喜欢

  • 陈榻

    见“陈蕃榻”。

  • 庾亮

    晋人,字元规。庾亮美姿容,善谈论,性好老庄,风格峻整。长期镇守方面,官至中书令,都督六州诸军事,领三州刺史,征西将军。见《晋书·庾亮传》。方干《月》:“庾亮恃才高更逸,方闻墨翰已成章。”亦用以美称镇守

  • 虞海

    即虞渊。钱珝《中书遇雨》:“尺波应万假,虞海载沿洄。”

  • 司空曙

    【生卒】:720?—794?【介绍】:字文明,一字文初,行十四,广平(今河北永年东)人,或谓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登进士第,不详何年。曾官主簿。大历五年任左拾遗,贬长林(今湖北荆门西北)丞。贞元间,在

  • 鹳雀楼

    又名鹳鹊楼。旧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黄河中高阜处,因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五:“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王之涣《登

  • 吕宗礼

    【介绍】:见吕恭。

  • 李昊

    【生卒】:892—966【介绍】:五代文学家、史学家。字穹佐。籍贯不详。自称李绅之后。少随父居关中。天祐初,流寓新平十余年。后梁时,随泾州节度使刘知俊降前蜀,为武信军节度使从事。王衍时,官至中书舍人、

  • 何水部

    即何逊。何逊曾兼任尚书水部郎,故称。杨巨源《秋日题陈宗儒圃亭凄然感旧》:“曾随何水部,待月东亭宿。”参见“何逊”。

  •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介绍】: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首联。支离,犹流离。东北,指中原地区,与下“西南”相对。自蜀言之,中原则在东北。风尘,指战乱。际,适当其时。西南,指巴蜀。二句写因安史之乱,自己飘泊流离的悲惨生涯。

  • 匡白

    【介绍】:五代时吴国庐山东林寺僧人。让帝大和六年(934)任管内僧正、赐紫。赐号文通大师。与左偃有往来。其诗集10卷,今佚。《全唐诗补编·续拾》录其诗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