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唐诗选

唐诗选

选集。一名《李于鳞唐诗广选》、《李于鳞唐诗选玉》等。明李攀龙选。七卷。此书原为李氏《诗删》所选唐诗部分,后摘出单行。共选诗人一百二十八家,诗四百六十五首,各体兼收,按诗体编次。编者自称“兹集以尽唐诗,而唐诗尽于此”(《序》),但在“诗必盛唐”思想指导下,所选详于初、盛唐,而略于中、晚唐,以致白居易李贺杜牧等均未入选;而且取舍、褒贬也有疏漏偏颇。由于编者为诗坛盟主之一而所选多为名篇,又由于当时文学好尚影响,故此编颇为明人推重。到清代,贬斥者始多。但它在当时和后世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却不宜全盘否定。此编单行本多有注家笺评,有明王穉登参评本、蒋一葵笺释之万历刊本、黄家鼎评《庵重订李于鳞唐诗选》崇祯刊本、凌宏宪集评《李于鳞唐诗广选》万历刊本、钱谦益《新刻钱太史评注李于鳞唐诗选玉》万历刊本、叶昂羲直解《唐诗直解》清博古斋刊本等。国外有日本、朝鲜刊本多种,一九八二年日本又有中岛敏夫详注本。

①明李攀龙撰。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属山东)人。嘉靖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与王世贞同为“后七子”首领。李氏作诗力倡“诗必盛唐”,遂自选唐诗,以供他人楷模。全书七卷,选诗人128家,诗465首,各体兼收,以诗体排列编次。所选以初、盛唐诗为多,中唐甚少,晚唐更少,如白居易李贺杜牧大家、名家,竟一首不收,其偏废如此。即于所选作家中,其名篇亦漏缺甚多。又七古最推杜甫而贬李白七言律诗最推王维李颀,杜甫反在王、李之下,也不尽恰当。而李氏《序》中则自称“兹集以尽唐诗,而唐诗尽于此”,甚是自信。然此书一出,风行海内,甚得明人推重,如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一云:“自宋以还,选唐诗者,迄无定论……而二百年后,李于鳞一编复兴,学者尤宗之。详李选与《正声》,皆从《品汇》中采出,亦云得其精华。但高选主于纯完,颇多下驷谬入;李选刻求精美,幸无赝宝误收。”而清人如吴乔、李重华等则多加贬斥。因李氏此选无评笺,故问世后注家蜂起,有王穉登参评之明刻本,蒋一葵笺释之万历刻本,黄家鼎重定、题为《𨛅庵重订李于鳞唐诗选》之崇祯刻本,凌宏宪集评、题为《唐诗广选》之明万历刻本,叶羲昂直解、题为《唐诗直解》之明刊本,又有吴逸注本,钟惺、刘孔敦评注批点本,钱谦益评注本等,此外又有日本、朝鲜刻本多种,1982年又有日本中岛敏夫详注本。②明曹学佺撰。学佺(1574~1647),字能始,号石仓,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万历进士。曾选上古至明代诗为《石仓十二代诗选》506卷,《唐诗选》为其中一部分。有明崇祯刻本。曹氏对《唐诗归》诸选不满,又羡《唐诗品汇》之全,故选诗颇多,初唐18卷,盛唐15卷,中唐27卷,晚唐40卷,拾遗10卷,凡110卷。选李白诗最多,杜甫次之,与诸家稍异。因不满李攀龙谓唐无古风之说,故所选以古体诗为多,尤多中、晚唐之古风。所以此书虽无评笺,然对研究唐诗则颇为有益。③明赵士春编。士春,字景之,虞阳(今江苏常熟)人,崇祯进士。《唐诗选》,一册。所选以中唐诗为多,略及盛唐;以五言诗为多,略及七律等体。无笺注,有批语,或眉批,或尾批,或评诗,或评诗人。后有清胡慰曾跋文1篇,叙述发现此书之经过。仅有稿本,世所罕见。④清吴翌凤选。翌凤(1742~1819),初名凤鸣,字伊仲,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诸生。著有《稽斋丛稿》等。《唐诗选》,六卷。选录唐人诗作,有意模仿王士禛《唐贤三昧集》,以风格神韵为主。以诗人先后编次。有诗人小传。有圈点,无评析和笺注。卷前有严荣序文1篇。有清嘉庆十年(1805)沧浪吟榭校刻本。⑤清王闿运撰。闿运(1833~1916),字壬秋,湘潭(今属湖南)人。咸丰举人。辛亥革命后曾任清史馆馆长等职。著述甚多。此书为七卷,各体兼收,选面颇宽,也多有与前人选本不同处。卷一为五古,以李、杜最多;卷二为七言歌行,此卷又分五小卷,李颀、李白、杜甫、李贺、元稹五人各为每小卷之冠;卷三为五律,选杜甫最多;卷四为七律,以李商隐最多;卷五为杂五言诗,以王维最多;卷六为七绝,以王昌龄刘禹锡最多;末附宫词、游仙诗一卷,收王涯宫词14首,王建宫词79首,曹唐游仙诗66首。此书诗后虽无评笺,然王氏有《湘绮楼说诗》6卷,对所选诸诗多有评述。近代初学诗者,除以《唐诗三百首》、《唐宋诗醇》、《千家诗》等为教材外,亦有以王氏《八代诗选》、《唐诗选》为教材者,几与《唐诗别裁》、《今体诗钞》诸选本齐名。此书版本有光绪二年(1876)刻本,光绪十二年刻本,均为成都尊经书局刊行。又有宣统三年(1911)东州刻本、《湘绮楼全书》本,1942年铅印本等。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曾出版过《王闿运手批唐诗选》,其批语多在眉端,语甚简短,皆有感而发。⑥马茂元选注。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后又修订再版。本书选录115家并无名氏诗人诗歌500余首。此书是建国后第一部唐诗新选本,编者力图突破旧选本诗学观念的影响,兼顾诗歌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选诗既能撷取唐诗精华,又能反映唐诗发展历程;诗人名下附小传,诗后注释以释词为主而兼及诗艺赏析,颇便初学。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初版,以后多次印刷,流传甚广。全书共选入130余家诗人的诗歌630余首。每位作家均先列其小传,对其生平以及创作特点作了简明扼要又较精当的介绍。作品注释除训释典故及难字难词外,还注意贯通诗意、解决一些疑难及关键问题。书前的“前言”则对唐诗繁荣的盛况、繁荣的原因、唐诗的思想内容、唐诗发展各个阶段的代表诗人及其创作等问题作了准确详明的分析论述。在众多的唐诗选本中,该书是一部容量较大、注释准确平易、适合现代读者阅读的较好选本。⑧赵昌平著。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1年10月初版,为钱伯城主编《中国诗歌宝库》丛书之一种。分上、下册。上册收录唐人咏歌出处浮沉的作品,而下册所收作品,主要抒写乡土亲友之情,离合生死之感,风物节序之韵,论诗谈艺之趣。每首诗都有注释、作意、作法、鉴赏、补充说明诸项,颇为新颖别致。每册后附入选诗人小传。

猜你喜欢

  • 东家蝴蝶西家飞

    【介绍】:李贺《蝴蝶飞》诗句。喻指用情不专的青年男子。

  • 香囊

    ①盛香料的小袋。佩于身或悬于居室以为饰。于鹄《古挽歌》之二:“青童抱何物,明月与香囊。”②金属制熏香器。王建《秋夜曲二首》之一:“香囊火死香气少,向帷合眼何时晓。”亦指一种燃香炭的取暖器。白居易《江南

  • 王广津

    【介绍】:见王涯。

  • 柳泌

    【生卒】:?—820【介绍】:本名杨仁力,一作杨仁昼。习方伎。元和十三年(818),经宰相皇甫镈荐,诏居兴唐观炼药。又权知台州刺史,于天台山炼药,无成,逃至山中。浙东观察使捕送京师,复使待诏翰林。十五

  • 盆下

    覆盆之下。比喻蒙冤含屈的境遇。刘长卿《罪所上御史惟则》:“斗间谁与看冤气,盆下无由见太阳。”

  • 笑电

    《神异记·东王公》:“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恒与一玉女投壶,每投千二百矫,设有入不出者,天为之?嘘,矫出而脱误不接者,天为之笑。”张华注:“言笑者,天口流水炤灼,今天不下雨而有电火是天笑也。

  • 春行寄兴

    【介绍】:李华作。此诗为作者途经宜阳(今属河南)时的即兴之作,写安史之乱给国家造成的巨大破坏。四句纯是写景,前二句写宜阳城下碧草萋萋、水流东西,正是一派生机勃勃的芳春之景;后二句言一路所见却?无人迹,

  • 息机

    息灭机心。谓摆脱俗念,不务尘世之事。钱起《天门谷题孙逸人石壁》:“相见竟何说,忘情同息机。”

  • 辽东山夜临秋

    【介绍】:李世民作。贞观十九年(645)太宗率军自洛阳东征高丽,驻扎于辽东城(今辽宁辽阳)附近之首山,此诗即作于是时。从表面看,作品全然描述自然景观,但从鸟乱猿吟的凄怆中,却不难体会出戎马倥偬给诗人带

  • 唐张文献公曲江集

    张九龄撰。见《唐丞相曲江张先生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