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宋之问

宋之问

【生卒】:656?—712?

【介绍】:

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或一为郡望,一为实籍。排行五,一说十一。高宗上元二年(675)登进士第。武后天授元年(690),与杨炯并以学士分直习艺馆。后授洛州参军,迁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预修《三教珠英》。中宗神龙元年(705),因谄事张宗昌、张易之贬为泷州参军。二年(706)春逃归洛阳。因其弟告变之功,擢授鸿胪主簿。转户部员外郎,兼修文馆直学士。景龙二年(708),迁考功员外郎,三年(709)知贡举。因贪贿,贬越州长史。睿宗景云元年(710),以之问曾谄附张易之、武三思,流徙钦州。途中在桂州滞留数月。玄宗先天中,赐死徙所。宋诗多歌功颂德的应制之作,靡丽精工,内容空泛,而贬逐途中纪行述怀诸作,如《题大庾岭北驿》、《度大庾岭》、《过蛮洞》、《经梧州》等,却能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显得清通圆美而富有生气。他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历来被视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他们的律诗不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新唐书》本传),而且着意追求构思和意境的创新,使诗歌艺术从古体诗的直陈其意、达情务尽转向近体诗的凝练含蓄,思致工巧,完成了诗歌体制的一大变革。之问尤善五言律诗,能于精丽缜密中见自然清雅之致。所作五言排律,被胡应麟誉为“古今排律绝唱”(《诗薮·内编》卷四)。五绝《渡汉江》,语浅情深,含蓄凝练,向为人传诵。有友人武平一编《宋之问集》十卷,已散佚。今存《宋之问集》二卷,为明人所辑,有《四部丛刊续编》本。《全唐诗》编诗三卷,《全唐诗补编》补诗二十七首、断句九句;《全唐文》编文二卷。陶敏有《沈佺期宋之问集校注》。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校笺》卷一。郁贤皓、王启兴等有文考辨之问生平。

【生卒】:656?—713?

【介绍】:

一名少连,字延清,行五。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与沈佺期同为上元二年(675)进士。天授元年(690)武则天召与杨炯洛阳分直习艺馆,后任洛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预修《三教珠英》。神龙元年(705),因谄事张易之,坐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南)参军。逃归洛阳,因告密有功擢升鸿胪主簿,转户部员外郎,兼修文馆直学士。迁考功员外郎,世称“宋考功”。后因贡举贪贿,贬越州长史。睿宗立,配流钦州。玄宗先天中,赐死徙所。新、旧《唐书》有传。之问人品不足取,但能诗,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独孤及曰:“至沈詹事、宋考功,始裁成六律,彰施五色,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缘情绮靡之功,至是乃备。”(《皇甫公集序》)对近体诗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沈、宋为御用文人,诗以应制为多。写得好的,还是那些反映贬谪生活和抒发内心情思的作品。现存诗200余首,《全唐诗》编为3卷。《全唐诗补编》补诗27首又11句。明人辑有《宋之问集》行世。

猜你喜欢

  • 让畔

    谓受君王德政教化,民风淳朴,种田人互相谦让接壤的田界,让对方多占有土地。典出《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又《周本纪》:“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

  • 卢漳臣

    【介绍】:见卢邺。

  • 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

    【介绍】:李商隐作。此诗抒写诗人对意中人的深切怀想。首联追忆昨夜的美好和温馨,借助于星辰、和风、画楼、桂堂,烘托出令人沉醉的环境气氛;颔联由追忆回到现实,抒写今夕相隔的微妙复杂的心理感受,成为比喻爱情

  • 博物

    ①谓通晓众物。亦指博知各种事物的人。钱珝《江行无题一百首》之七十:“自怜非博物,犹未识凫葵。”②指晋张华所撰《博物志》。其书多记各方异闻奇事。陆龟蒙《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太湖砚》:“不知新博物,何

  • 孙简

    【生卒】:757?—848?【介绍】:唐代散文家。字枢中。潞州涉县(今属河北)人。元和二年(807)与杨敬之、白行简等同年进士及第。辟镇国幕府。长庆元年(821),由京兆府司录参军授荆南节度判官,白居

  • 夏腊

    僧侣受戒出家后的年数。亦称“法腊”、“戒腊”、“法岁”等。以每年夏安居结束的七月十五日为岁腊结束之日,十六日后始为“新岁”。贾岛《寄无得头陀》:“夏腊今应三十余,不离树下冢间居。”

  • 山阴游

    见“山阴会”。

  • 唐诗正

    选集。清俞南史编。二十六卷。其中五言古诗七卷,七古五卷,五律四卷,七律三卷,五言排律三卷,五绝一卷,七绝三卷。编者自撰《凡例》称:“若唐人之选《极玄》、《英灵》,能知其崇尚矣,而嫌其太少;杨伯谦之《唐

  • 卢浩然

    【介绍】:见卢鸿。

  • 铜墨

    《汉书·西域传下》:“责大禄、大吏、大监以雌栗靡见杀状,夺金印紫绶,更与铜墨云。”《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