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唐代高僧。生卒年、籍贯不详。药山惟俨(745或759—828)法嗣。与云岩寺昙晟(?—829)为释友。元和至大和间人。曾居苏州华亭,泛小舟随缘度日,世称华亭和尚或船子和尚。能诗。撰《船子和尚
【介绍】:五代小说家。生卒年、籍贯、事迹不详。后蜀时人。《通志·艺文略》著录《儆诫录》五卷(《宋史·艺文志五》作杨士逵撰),已佚。《太平广记》存佚文二十四则。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载:桓玄谋反失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大司马府厅前有一棵老槐树,枝叶疏密有致。殷仲文感叹曰:“槐树婆娑,无复生意!”按:桓玄之父桓温曾官大司马。后因以“槐疏”为典,谓
【介绍】:雍陶《晴诗》诗句。诗题一作《塞路初晴》。两句描写初晴景色,“新水乱侵”可见雨水之大,“残烟犹傍”则知艳阳高照,“青草路”、“绿杨村”衬出雨后的清新。诗句对仗工整、写景真切自然。
①每家。白居易《秋霁》:“月出砧杵动,家家捣秋练。”②个个,每一个。王建《空城雀》:“八月小儿挟弓箭,家家畏向田头飞。”
【介绍】:李商隐七绝诗《宫妓》三、四句。鱼龙戏,一种杂技。偃师是《列子·汤问》中记载的一名能工巧匠,他用所造假倡(类似木偶人)为周穆王表演,因假倡“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遂惹怒穆王,差点送命。作者
亦称“假对”。指格律诗一联上下句中处于对仗的词在意义上是不对仗的,只是在形式上借字形或字音为对。通常包括借义对和借音对两类。参见“借义对”、“借音对”。
【介绍】:①信州贵溪(今属江西)人。初唐禅僧。禅宗六祖慧能之徒。《景德传灯录》有传。《全唐诗补编·续拾》存诗偈1首。②中唐禅僧。俗姓陈,江陵(今属湖北)人。嗣马祖道一。元和中住庐山归宗寺,人称归宗和尚
李盾著。1994年7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台湾汉欣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联合出版,为“中国名人轶事丛书”第8种。全书共分十二章,前有“楔子”,末有“尾声”,是一部有关李贺的文学传记。作者融传统的叙事手法和浪漫的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萧颖士客濮阳时,邕从而受业。玄宗天宝九载(750),进士及第。萧颖士赴东府,门人送行者十二人,贾邕赋《送萧颖士赴东府得路字》送之。《全唐诗》存诗一首。事迹见唐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