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杜甫墓

杜甫墓

有多处。在河南省偃师市西首阳山下杜楼村有一处。墓为青砖所砌,八角形。墓北有其远祖杜预墓。墓前有石榴一株,墓门书“唐工部拾遗少陵杜文贞公之墓”。大历五年(770)杜甫病死于潭州至岳阳的湘江舟中,于当地藁葬。因杜甫有生不能与远祖杜预齐名,死定与其并葬之遗嘱,其孙嗣业于其死后43年,将其遗骨迁至偃师杜楼。据县志载,墓在清初已被村民平为麦地。乾隆十一年(1746),偃师县令朱续志为其造茔树碑,并重修杜甫祠。乾隆五十五年(1790),河南尹张松孙,偃师县知县汤毓倬又重修扩建了杜甫墓。其二在河南省巩义市西北康店镇康店村邙山岭上。墓冢直径十米许,冢前立有两石碑,一通为清康熙十九年(1680)河南参政杜漺立,有碑文,题曰“巩县杜少陵先生墓碑记”,碑文叙述其访墓、祭墓、捐俸为杜甫修墓葺祠及设飨奉祀情况。一通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巩县知事陈龙章立,正中童钰楷书“唐杜少陵先生之墓”。杜甫墓东依次排列两小墓冢,乃杜甫长子宗文、次子宗武墓。1991年,又在原杜甫墓基础上,扩建为杜甫陵园,内立杜甫石像及当代书法石刻多宗。其三在今湖南省耒阳城北原杜陵书院内(今耒阳第一中学)。墓为圆土堆,直径二米许。墓前立石碑,刻有“有唐工部杜公之墓”,为衣冠冢。此墓唐时有人吟咏,南宋景定四年(1263)重修。其四在今湖南省平江县(唐时为昌江县治)城南三十里之小田村。坟为馒头形,墓围高一米,直径约八米,一室二耳,均为楔形砖砌成。附近多杜姓世居。墓碑上题“唐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公之墓”。其五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城南三公里之岘山脚下。杜甫祖籍襄阳,后迁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东北)。杜甫于大历五年(770)客死湖南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后其孙嗣业运送遗骸至河南安葬,途经襄阳时留下衣冠,起冢葬于此地。现墓冢尚存,石碑已佚,现有墓碑为当地文物部门重立。

猜你喜欢

  • 潘求仁

    【介绍】:祖籍荥阳中牟(今属河南),宋城(今河南商丘)人。隋尚书右丞潘子义之孙。初唐人。历吏部员外郎、屯田郎中、杭州刺史等职。《全唐诗》存诗1首。

  • 二三子

    犹几个人;诸君。白居易《首夏同诸校正游开元观因宿玩月》:“我与二三子,策名在京师。”

  • 殷公出守

    殷公,指晋殷仲堪。殷仲堪受晋孝武帝司马曜亲信,将以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荆州刺史离京时,晋孝武帝下诏叙说离别的酸痛。见《晋书·殷仲堪传》。后或以“殷公出守”谓官员蒙恩出为州郡长官。李群玉《九日陪崔大

  • 郢路

    通往郢都的路途。亦代指文坛歌场。李白《感遇四首》之四:“巫山赋彩云,郢路歌白雪。”参见“郢曲”。

  • 褚厚之

    【介绍】:见褚载。

  • 头角折

    《汉书·朱云传》载,汉元帝令少府五鹿充宗与诸《易》家论辩,诸儒莫能与之抗,唯朱云举首而请,在论辩中连折五鹿充宗。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后因以“头角折”喻指挫折、败颓。杜牧《池州送孟迟

  • 宣尼掩袂

    据《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载: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孔子以为正值世衰道穷之际,麟不当出,乃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掩面,涕沾袍。后以“宣尼掩袂”为哀叹世事纷乱、境遇穷困之典。杜甫《八哀诗·赠

  • 周选唐贤绝句拾遗

    〔日〕大槻崇士广选评。无卷数,一册。共选唐人七绝126首,以补周弼《三体唐诗》所选七绝之不足。仍仿周弼体例,按七格论诗。无序跋,无笺注,然有评语,有圈点。有日本刻本。

  • 白文公赠樊谏议诗

    一名《香山先生诗文集钞》,清人樊镇辑,山阴樊氏绵绛书屋刻本,一卷。樊镇,字漱圃,浙江绍兴人。该书收录白居易赠樊宗师的作品《赠樊著作》等诗五首。

  • 弘忍

    【生卒】:602—675【介绍】:唐代高僧。弘,一作宏,系清人板刻时避讳改。俗姓周。黄梅(今属湖北)人,一说浔阳(今江西九江)人。七岁随道信禅师出家,得其心传。定居于黄梅双峰东山寺,聚徒讲习,门人济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