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杨炯

杨炯

【生卒】:650—693后

【介绍】:

唐代诗人。排行七。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幼聪明博学,善属文。高宗显庆四年(659),应神童举及第,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应制举登科,授秘书省校书郎。永淳元年(682),为薛元超表荐,任太子李显詹事司直,充崇文馆学士。武后垂拱元年(685),为从父弟杨神让所累,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其后,在洛阳宫内习艺馆任职。如意元年(692),出任婺州盈川(今浙江衢州)令。长寿二年(693)以后卒于任所。世称杨盈川。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四杰。炯闻之,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张说以为“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两《唐书》本传)然就现存作品看,成就不及卢、王。诗歌擅长五律,以边塞题材最为突出,《从军行》、《出塞》、《紫骝马》等,表达了立功边塞、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气势昂扬,风格豪放,格律亦已比较完整。一些纪行诗篇,如五古《广溪峡》、《巫峡》、《西陵峡》等,描绘了壮丽多姿的山川景色,令人耳目一新,也可见其对诗歌题材的积极开拓。所作骈文,大多为应酬奉迎之作,堆砌词藻典故,无甚特色,就是一些较好的作品,也只是抒写个人功名未遂的伤感之情。唯《王勃集序》,记述了王勃改革“上官体”淫靡诗风的功绩,以“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盛赞王勃的创作,表现了作者与之同调的革新精神,颇值得重视。原有文集三十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七著录《盈川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二》又著录《家礼》十卷,均已散佚。现存最早的是明万历童佩辑录编次的《盈川集》十卷(附录一卷)。以后,崇祯年间张燮又辑有十三卷本。今有徐明霞校点本《杨炯集》。《全唐诗补编》补诗二首。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闻一多有《杨炯年谱》,傅璇琮有《卢照邻杨炯简谱》。

【生卒】:650~703、704间

【介绍】:

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高宗显庆四年(659),举神童,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永隆二年(681)为太子詹事府司直、充崇文馆学士。为人“恃才简倨”,常嘲讽矫饰无实的朝官为“麒麟楦”,故不容于时。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因其从弟参与徐敬业起兵事受牵连,贬为梓州(今四川三台)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执教于洛阳习艺馆。晚年任盈川(今浙江衢州境内)县令,卒于官。世称“杨盈川”。新、旧《唐书》有传。有《盈川集》行世。《全唐诗》录诗33首,编为1卷,五律居多。《全唐诗补编·续拾》补收2首。炯为“初唐四杰”之一。擅长边塞诗,诗中洋溢着为国立功的战斗豪情,气势雄放。其他唱和、纪游之诗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

猜你喜欢

  • 溪上遇雨二首

    【介绍】:崔道融作。以七绝形式,描绘遇夏雨情景。首篇绘塘上雨至奇观,兼写旱后值雨人们的喜悦心情,景真情真;次篇刻画大雨骤至,山前山后景色变化,新鲜活跳,深得夏雨之趣。二诗在写景上均注意瞬间典型场面的刻

  • 月明三峡曙,潮满九江春

    【介绍】:张循之(一作沈佺期)《巫山高)诗句。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这里单指巫峡。九江,长江的九条支流。二句谓明月照临奇险的巫峡,峡谷澄明一片,如同早晨曙光降临;潮水涌满狭窄的峡道,好像长江各

  • 宿后自华阳行次昭应寄王直方

    【介绍】:沈亚之作。该诗描述早春时节昭应一带清新如画的风物景色。其中“川光如戏剑,帆态似翔云”两句描写河面的潾潾波光、悠悠白帆,非常新颖别致;而末联“为报东园蝶,南枝日已曛”,把美好的春光聚焦在花枝与

  • 颍阳

    ①地名。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南、颍水之北。卢纶《中书舍人李座上送颍阳徐少府》:“颍阳春色似河阳,一望繁花一县香。”②相传古代高士巢父、许由隐居于颍阳,故借以指巢父和许由。贾岛《寓兴》:“旷哉颍阳风,千载无

  • 崔泰之

    【生卒】:667—723【介绍】:以字行。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许州鄢陵(今属河南)人。对策高第,调补雅州参军事。历官太子通事舍人、太子司仪郎、右史、职方郎中。中宗复位,拜太仆少卿,封安平

  • 陆海

    【介绍】:唐代诗人。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馀庆孙。一作孙海,误。生卒年不详。代宗永泰中,为京兆户曹。后自朝仪郎、侍御史迁主客员外郎。性峻不附权要,出为潮州刺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下》作“湖州

  • 徐涩体

    文章风格。徐彦伯为武后时人,晚年为文,多变易求新,以“凤阁”为“鸥櫩”,“龙门”为“风户”,颇为后进所效法,称“徐涩体”或“涩体”。见宋曾慥《说苑》卷四〇。

  • 钱献

    【介绍】:见谈戭。

  • 冬夜怀归

    【介绍】:戎昱作。见《桂州腊夜》。

  • 应试唐诗说详

    清苏宁亭编。宁亭,字凫山,东武(今山东诸城)人,约生活于清乾隆年间。《应试唐诗说详》,未知卷数。选录唐人应试诗,按内容分类编排。有题解,有注释、评析、圈点。有清刻本,残七卷,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