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梁肃

梁肃

【生卒】:753—793

【介绍】:

唐代散文家。字敬之,一字宽中。河南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郡望安定(治今甘肃泾川北)。排行二。幼遭安史之乱,上元二年(761)起,避地于吴越间近二十年。大历五年(770),李华独孤及始见其文,称美之,声名渐著。九年(774),至常州师事独孤及,及以之为友。十四年(779)至长安,与李翰游。建中元年(780)登文辞清丽科,授太子校书郎,请告归江南。兴元元年(784)宰相萧复荐为右拾遗,以母老不赴。贞元元年(785)淮南节度使杜亚(一作杜佑,误)表为殿中侍御史,充掌书记。五年(789),召为监察御史,转右(一作左,误)补阙。七年(791),充翰林学士,兼皇太子诸王侍读、史馆修撰。九年(793)卒,赠礼部郎中。世称梁补阙,是唐人位卑而名著者之一。博通经史,学兼儒道,复信佛。喜奖掖后辈,韩愈李观李翱等游于其门下,受其影响。与权德舆崔元翰李舟朱放等亦相友善。工文,是唐代古文运动先驱之一。其文学主张:认为“文本于道”;文章之道与政事相通,文要为彰明道德仁义和树立礼乐刑政服务;道德仁义非文不明,礼乐刑政非文不立,文之兴废与世之治乱有关,文之高下与才之厚薄有关。这一认识较萧颖士、李华全面。同时,他较早提出文气问题,认为道能兼气,气能兼辞,对韩愈文气说有影响。所作有赋、议、序、记、赞、碑志、祭文等。《过旧园赋并序》、《吴县令厅壁记》等叙写个人遭遇和政事的治乱得失,较充分反映了安史之乱以来的社会现实。《补阙李君前集序》、《常州刺史独孤及集后序》等阐明文学主张,论述有关文学家的生平、创作特色、文学地位等,有较高理论和史料价值。其余则言志抒情,记会叙别,宣扬儒道、佛理等。崔元翰称其文:“其所论载讽咏,法于《春秋》,协于谟训,大雅之疏达而信,颂之宽静形焉。博约而深厚,优游而广大。”元和十二年(817)或十三年(818),苏州开元寺僧元浩之门弟子集其遗文为二十卷,刺史崔恭作序,《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梁肃集》二十卷,已散佚。《全唐文》存文六卷。事迹见唐崔元翰《右补阙翰林学士梁君墓志》、《新唐书》本传、胡大浚等整理校点《梁肃文集》附录《梁肃年谱》。

猜你喜欢

  • 张惟俭

    【介绍】:唐代诗人。宣州当涂(今属安徽)人。生卒年不详。大历六年(771)进士及第。约贞元中,官和州刺史。《全唐诗》存诗一首。事迹见唐柳宗元《先君石表阴先友记》。

  • 杜律正蒙

    清潘树棠撰。分上下两卷。共收杜甫七言律152首,为童蒙学诗之用。诗之编次悉依杨伦《杜诗镜铨》本,辑录诸家之注亦以杨伦为主,诗后之评,辑录他人者皆标明姓氏和书名。而时参己见,则加“按”字以别之,态度颇为

  • 郑轨

    【介绍】:初唐人。《全唐诗》存诗1首。一说为郑仁轨之误。

  • 魏舒

    晋代人。自小寄养在外祖父宁氏家中,相宅者认为其外祖父家当出尊贵的外甥,后魏舒入仕,以才识出众为司马昭所赏识。见《晋书·魏舒传》。后因以称美外甥。卢纶《送从舅成都丞广归蜀》:“魏舒终有泪,还识宁家衣。”

  • 夷巢

    古代高隐之士伯夷和巢父的并称。柳宗元《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所怀缓伊郁,讵欲肩夷巢。”

  • 柳曾

    【介绍】:生平事迹不详。《全唐诗》收《险竿行》1首。

  • 白燕瑞书

    白燕,白尾燕子。古以为瑞鸟。《西京杂记》卷四:“元后在家,尝有白燕衔白石,大如卵,坠后绩筐中。后取之,石自剖为二,其中有文曰‘母天地’。”后因以“白燕瑞书”为颂美皇后或太后上应天命之典。权德舆《大行皇

  • 题齐安城楼

    【介绍】:杜牧会昌二年(842)至四年任黄州刺史,远离故乡长安,有时登上城楼,凭栏而望,不免触动乡思。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绪下所作的。诗的后二句“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用李白《淮阴书怀寄王宋

  • 镐宴

    谓天下太平,君臣同乐。崔湜《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即此欢娱齐镐宴,唯应率舞乐薰风。”参见“镐饮”。

  • 槐市

    本指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因其地多槐而得名,借指学宫,学舍。武元衡《酬谈校书长安秋夜对月寄诸故旧》:“蓬山高价传新韵,槐市芳年挹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