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薛能

薛能

【生卒】:817?~880?

【介绍】:

字大拙,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会昌六年(846)进士。先佐使幕,后为剑南西川节度副使摄嘉州刺史、给事中、京兆尹、工部尚书、忠武军节度使等,军乱被逐,或谓被杀。自负诗才,傲视李、杜、白,然“天分有限,不逮诸公远矣”(《诗人玉屑》引《西清诗话》)。《全唐诗》存诗4卷又5首。《全唐诗补编·续拾》补1首又2句,并移正1首,补序1篇。

【介绍】:

唐代诗人。字大拙,一作太拙。汾州(治今山西汾阳)人。大约生于元和十二年(817)前后。少流寓并州。会昌六年(846)进士及第。大中八年(854)书判入等,补盩厔尉。累佐使幕。咸通二年(861)入为侍御史。五年(864),辟剑南西川节度副使。摄嘉州刺史。七年(866)返京。历主客、度支、刑部郎中及江州、同州刺史等。十一年(870)由给事中权知京兆尹。十四年(873)出为感化军节度使。入为工部尚书。复节度徐州。乾符五年(878)徙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880)被乱军所逐。卒于中和二年(882)至光化三年(900)之间。世称薛许昌。治政严察,禁绝请谒,性倨傲。嗜诗成癖,日课一章,作品数量为当时之冠。论诗较推许陶潜、杜甫,尤崇贾岛,轻视李白,批评自居易《荔枝诗》兴旨卑泥,刘禹锡等的《柳枝词》文字太僻,宫商不高,刘得仁诗千篇一律,讥刺当时诗坛“四方联络尽蛙声”(《题后集》)。自负其“专于诗律,不爱随人,搜难抉新,誓脱常态”(《折杨柳十首并序》)。尤长于近体,多寄送赠答、游历登临、咏物感怀之作,抒写个人遭际和感慨。少数作品忧国忧民,反对藩镇叛乱,但欠深刻。其诗喜翻旧案,好辟我境,疏淡工整,洗净声色,不乏排袅、浩荡之作,颇有佳句,为郑谷卢延让等推崇、师法。但思想平庸,才力有限,文字率易,格调大多不高,远逊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等,稍高于刘得仁之流。《黄河》、《华岳》等较知名。“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春日使府寓怀二首》)等亦传诵人口。著有《江干集》(又作《一年集》,当误),已佚;又《薛能诗集》十卷,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四》,有散佚。今传《薛许昌诗集》十卷。《全唐诗》存诗四卷三百余篇,“谐谑”及“补遗”补五首、断句四句,多于集本。《全唐诗补编》补一首、断句二句。事迹见《唐才子传校笺》卷七。马斗全有《薛能籍里辨》。

猜你喜欢

  • 柳河东

    【介绍】:见柳宗元。

  • 徐商

    【介绍】:字义声,又字秋卿,郑州新郑(今属河南)人。郡望下邳(今江苏宿迁)。幼隐中条山,少即有济世志。大和五年(831)进士,历任殿中侍御史、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尚书左丞、河南节度使、山南东道节度使、

  •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介绍】:孟浩然作。一作《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作者漫游吴越,至杭州,约于开元十七年(729)八月十五,与钱塘县令颜某同观钱塘江潮,因作此诗。诗从听潮、出观、待潮、观潮、观感等方面,表现了钱塘江潮引

  • 横波

    ①横流的水波。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②《文选·傅毅〈舞赋〉》:“眉连娟以增绕兮,目流睇而横波。”李善注:“横波,言目邪视,如水之横流也。”后因用“横波”比喻女子

  • 范尧佐

    【介绍】:唐代道士。生卒年、籍贯不详。文宗时道士。大和三年(829),白居易分司东都,朝贤各作一字至七字诗一首送别,范亦参与其事。《全唐诗》存诗一首。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三九。

  •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介绍】:李白作。鲁郡,即兖州,在今山东兖州市。此为天宝四载(745)李白与杜甫齐鲁之游后,在兖州送别杜甫之作。此诗语言朴素,感情深挚,表达了李白对杜甫依依惜别的深情。《唐宋诗醇》卷六云:“无限低徊,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介绍】:李白《将进酒》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作“天生我身必有财”,又作“天生吾徒有俊材”。但皆不及“天生我材必有用”意佳。二句表示了李白对自己才能的高度自信,视金钱为身外之物,也显示了他豪放的思想

  • 唐韩学士偓年谱

    陈敦贞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年12月出版,收入王云五主编《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第十九辑。谱主韩偓,晚年入闽,流寓南安以卒,葬于董埔龙兴寺葵山之麓。作者陈敦贞,福建南安人,有志于家乡地方文献,遂以

  • 金人来梦

    《后汉书·西域传》:“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像焉。”后用为帝王尊佛之典。沈佺期《奉和圣制同

  • 箧中集诗人

    诗歌流派。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元结编集其从弟元季川,及友人沈千运、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微明诗,为《箧中集》。七人皆以正直、忠信而贫困失意,致力于写作古体诗歌,特别是五言古诗,所作多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