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讲经文

讲经文

文体名。汉魏六朝以来,佛家多以“唱导”、“转读”等方式宣扬教义,弘广佛法。“转读”为自印度传来的讲经方式,其特点是抑扬其声以讽诵经文,“以哀婉为入神,用腾掷为轻举,致使淫音婉娈,娇弄颇繁”(《高僧传》卷一四),也就是以悦耳动听的声腔,吸引俗家子弟,并逐渐成为伎艺化的讲经。至隋唐时,仍沿袭此风并逐渐发展为新的讲经形式——俗讲。敦煌石室保存下来的讲经文,正是释氏佛门以大众化方式讲唱佛经的底本,它使往昔的讲经变为听众所容易接受的讲解和歌赞,而这些歌赞又必须是人们能歌能唱的曲调。讲经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经文,在讲经之前,先把要讲的经文唱出来,名为唱经,是由都讲担任的,以往讲经是这样,俗讲也如此。二是讲经,把唱出来的经文加以阐释,依据旧的注疏义记,再结合当时社会风尚、人情世态,以引起听众的兴趣,灌输更多的佛教思想。就形式与方法而言,仍袭用道安的科分方法,即把讲经分为“序分、正宗、流通”三部分。三是唱词,包括新歌、俗曲和诗词,有五言诗、六言诗(或称为词)、七言诗和三三七言的俗曲,某些唱段上还注有“断”、“平”、“侧”、“平侧”等字样,表示有一定约束力的独特唱法,这是讲经文里最重要的部分,有了它才能把讲经变成俗讲,才能把佛经的宣传大众化。所以,讲经文的体制和变文一样,都是散韵结合、说唱兼行,但是,变文不引原经文,而讲经文在讲说之前则必须引原经文,然后逐段、逐句或逐字地发挥演绎,故讲经文的讲说开头往往标有“经云”、“经曰”。唱词的结句又以“催经”的套语,“××××唱将来”作结。至于讲经文的内容都是依据佛教经典宣扬佛法的弘大无边,教义的深邃莫测,人生变化无常,以及皈依佛门的真谛,如《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维摩诘经讲经文》等。

猜你喜欢

  • 代悲白头翁

    【介绍】:刘希夷作。诗题一作《白头吟》。希夷工于长篇歌行,此首即为压卷之作。慨叹岁月不居、人生无常,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主题,曹植有“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之叹,阮籍有“朝为媚少年,昔暮成老丑”之

  • 权载之文集

    权德舆撰。全书五十卷,诗赋十卷、文四十卷。有宋刻本、清嘉庆十一年(1806)大兴朱氏翻宋刻本,《四部丛刊》初编即据朱氏刻本影印,有校补一卷。此为权氏文集全本。《四库全书》据明嘉靖二十年(1541)刘大

  • 周举为寒食

    东汉周举为并州太史时,革除太原一郡每冬中有一个月不举烟火寒食的习俗。杜甫《清明二首》之一:“虚沾周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 争臣论

    唐韩愈作。德宗贞元八年(792)作于长安。时愈初登进士第。争臣谓阳城其人,他于贞元四年,为谏议大夫,居谏官之职五年,闻朝廷得失而不肯一言。愈乃假此互为答问驳辨之词,以论争臣之职及阳城之不得为有道之士。

  • 丹阳集

    总集。一作《丹杨集》。唐殷璠编。《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为一卷,并于《包融诗》下著录该集所收作者。编者为润州(天宝中称丹阳郡)人。同郡之包融、储光羲、丁仙芝、蔡隐丘、蔡希周、蔡希寂、张彦雄、张潮、张晕

  • 药石规

    药石,治病的药物和砭石。春秋鲁大夫臧孙纥将敢直言忠谏的孟孙比作药石。见《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后因以“药石规”比喻直言忠谏。白居易《代书一百韵寄微之》:“分定金兰契,言通药石规。”

  • 长孺国器

    长孺,指韩安国。安国字长孺,汉武帝时为御史大夫,天子赏其才德,以为国器。见《汉书·韩安国传》。李瀚《蒙求》:“季珪士首,长孺国器。”

  • 张泽

    【介绍】: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生卒年不详。张仲方五世孙。光化中,为成德节度使判官,佐王镕。《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其《饮河集》十五卷,作品已佚。事迹见《新唐书》之《宰相世系表二下》、《王镕传》。

  • 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

    【介绍】:罗隐《柳》诗句。绕,一作“扰”,又作“恼”。诗用俗语,虽浅显易懂,却极有思致,充满活泼泼的生命力。

  • 檀溪子

    【介绍】:五代编纂家。名道民。姓氏、生卒年、籍贯、事迹均不详。《崇文总目》卷五、《宋史·艺文志八》著录其所编总集类《连(一作联)璧诗集》三十二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