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东野序
唐韩愈作。德宗贞元十八年(802)作于长安,时愈初授国子四门博士。是年孟郊选为溧阳(今属江苏)尉,赴任,愈为此文相送。按郊年近五十始第进士,又四年始调溧阳尉,穷愁潦倒,一贫彻骨。愈于郊一生遭遇,最为同情。郊此次得官仅为一尉,心中有不适者,愈此序即以此发端。全文大旨在:“物不得其平则鸣”,举凡草木、金石、八音、四时,至于人言、文辞,莫不皆然;鸣有善者不善者,善与不善,各依鸣者才德,又与时世之治与乱有关。文章历数上古至唐之间人事,文字、句法转换之间,极热闹、繁复之能事,“只是从一鸣中,发出许多议论,句法变换,凡二十九样,如龙之变化,屈伸于天,更不能逐鳞逐爪观之。”(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八评语)而以上两端,又皆为“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李翱、张籍其尤也”数句作铺垫。末归于“三子者之鸣信善矣”、“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结出其对孟郊遭遇之不平与悲慨心情。“不平则鸣”为韩愈古文理论重要观点,与其文道之说相佐,故韩文能蔚为大观,而非仅为传道工具。此文向被视为韩文杰作之一,刘大櫆誉为“雄奇创辟,横绝古今”(《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三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