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韦应物

韦应物

【生卒】:737—793

【介绍】:

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高门望族,曾祖韦待价是武后时宰相,祖父韦令仪做过宗正少卿。少年时代练习武艺,有很高的骑射本领。凭着门荫和武艺,十五岁时就当上了玄宗的侍卫,颇有得意之感。因此沾染了不少纨袴子弟的不良习气,后来对此表示悔恨,又毫不遮掩地将这些不光彩的事写入诗中,可见其性格率直豪爽的一面。安史叛乱使他失去了侍卫之职,只好向扶风、武功一带逃难。两三年的逃难生活对他的教训一定很深,冷酷的现实也逼得他只好走科举之途以求进身,于是决心折节读书。乾元二年(759)左右进入太学。但早年当侍卫时带来的劣根性难以根除,当玄宗于宝应元年(762)死去以后,他失去依恃,遭人排挤,只好离开太学。后来历任洛阳丞、高陵宰、鄠县令、栎阳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等,故称韦江州或韦苏州。在韦应物的世界观中,儒家仁政爱民思想起着主导作用。在历任地方官任上,他努力实践这一信条,努力做些有益于民生的事。如赈济灾民时,顶着烈日,毫无怨言。基于这样的思想,他常常自责很严,和农民有了一些共同语言。他为农业丰收而喜悦,为农民深受兵凶徭赋的残害而担心,宁愿受上司责备甚至被免官归田,也不愿苛虐地敲剥人民。这使他的田园诗有了自己的鲜明特点,如《观田家》真切地写出了农民的喜悦和希望,辛劳和痛苦,反映了唐代农民受剥削之惨重,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韦应物是大历年间著名诗人。他的诗较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风格潇洒自然,淳厚朴实,清远简净中时见秾丽,淘洗锤炼而又生机活泼。在有唐一代诗人中,卓然自成名家。白居易《与元九书》说他的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明代钟惺《唐诗归》说:“韦苏州等诗,胸中腕中皆先有一段真至深永之趣,落笔自然清妙,非专以浅淡拟陶者。”田园诗外,悼念亲人的诗如《出还》,写得极其真挚感人,山水诗以《滁州西涧》最为有名。诗集以《四部丛刊初编》本《韦刺史诗集》、《丛书集成初编》本《韦苏州集》较通行。陶敏等有《韦应物集校注》,孙望有《韦应物诗集系年校笺》。事迹见宋王钦臣《宋嘉祐校定韦苏州集序》、沈作喆《补韦刺史传》、《唐诗纪事》卷二六,参孙望《韦应物事迹考述》、傅璇琮《韦应物系年考证》、罗联添《韦应物年谱》。

【生卒】:735?~792?

【介绍】: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排行十九。出身名门望族,十五岁即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安史乱后,失职流落。代宗广德元年(763)为洛阳丞。德宗建中二年(781)擢尚书比部员外郎。三年出为滁州刺史。贞元元年(785)任江州刺史,世称“韦江州”。三年入朝为左司郎中,人称“韦左司”。四年出为苏州刺史,故世称“韦苏州”。约贞元八年(792)卒于苏州。韦应物为中唐著名诗人。其诗众体兼擅,尤长于五言白居易评曰:“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与元九书》)韦诗题材广泛,而以山水田园诗最著。后人往往将他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为王孟韦柳,或与柳宗元并称韦柳。又将其与陶渊明并称陶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五言古诗源出于陶,而熔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刘熙载又将他与元结并提,认为“元、韦两家皆学陶”,而“韦苏州忧民之意如元道州。”(《艺概·诗概》)有《韦苏州集》(又称《韦江州集》)行世,存诗560余首,《全唐诗》编为10卷。《全唐诗补编》补4首。

猜你喜欢

  • 郑据

    【生卒】:762—?【介绍】:唐代诗人。籍贯不详。曾为右龙武军长史。退居洛阳。会昌五年(845),年八十四,与白居易、胡杲等六人宴于白居易洛阳私第为七老会,宴罢赋诗;又与白居易等八人在白私第为九老会,

  • 刘希戬

    【介绍】:见刘戬。

  • 全胜

    远远胜过。王昌龄《浣纱女》:“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李白《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全胜若耶好,莫道此行难。”

  • 魏真宰

    【介绍】:见魏元忠。

  • 薤露

    ①古代挽歌名。孟云卿《古挽歌》:“《薤露》歌若斯,人生尽如寄。”②薤叶上的露水。比喻时日短暂。刘商《哭韩淮端公兼上崔中丞》:“奄忽薤露晞,杳冥泉夜长。”

  • 崔大圭

    【介绍】:见崔璐。

  • 下蔡倡

    美色迷人的倡女。李商隐《夜思》:“古有阳台梦,今多下蔡倡。”参见“迷下蔡”、“下蔡城危”。

  • 一著

    (—zhāo)①指下一步棋。张瀛《赠棋僧歌》:“我又听师棋一著,山顶坐沉红日脚。”②喻指行为的一个步骤。齐己《赠樊处士》:“谁将一著争先后,共向长安定是非。”

  • 娉婷子

    指美女。权德舆《薄命篇》:“宁知燕赵娉婷子,翻嫁幽并游侠儿。”

  • 钟催归梦断,雁引远愁生

    【介绍】:杨厚《早起》诗句。清晨的钟声催断归乡甜梦;大雁南飞,更勾起思念远方亲人的愁绪。诗句抒发了怀乡思亲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