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鲁国邹人,字长孺。为人质朴平实,好经学,有道德,为邹鲁间大儒。曾为汉昭帝讲授《诗》义,宣帝时为丞相,封扶阳侯,年八十二岁致仕。后其少子韦玄成复以明经历官丞相。见《汉书·韦贤传》。诗文中多用以代称丞
东汉时,女子皆好梳高髻,时人有“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之谣。见《后汉书·马廖传》。陆龟蒙《古态》:“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
晋人褚裒,字季野。《晋书·褚裒传》:“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李瀚《蒙求》:“泰初日月,季野阳秋。”
【介绍】:唐代诗人。字幾本。漳州龙溪(今福建龙海)人。生卒年不详。家贫。元和十一年(816)进士及第。试《学殖赋》、《莺出谷诗》传诵于世。曾读书天城山。敕改为名第山,因号名第先生。仕终高州刺史。以歌诗
周代太学辟雍以水环绕,形似璧,故称璧水。杨师道《咏砚》:“圆池类璧水,轻翰染烟华。”
【介绍】:字休明,婺州(今浙江金华)人。一作桂阳(今湖南郴州)人。五代时仕湖南马氏,历县令、节度推官,为马希范天策府学士。折节下贤,曾力荐诗人石文德入天策府。工诗,好苦吟,重炼字,诗多奇趣。《全唐诗》
萧继宗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9年12月初版,1985年6月修订一版。全书分三卷,卷一古诗,计64首;卷二律诗,计175首;卷三绝句,计26首,断句2联。作者在《修订版序》中云:“诗说的内容有两部分,
【介绍】:崔颢《古游侠呈军中诸将》诗句。迥,远。二句描写军中狩猎活动。“地迥”、“草深”,是狩猎活动的大背景;“鹰犬疾”烘托狩猎场面之激烈高涨;“狐兔深”暗示狩猎满载而归,所获甚丰。本联与同时描写狩猎
长江流经镇江市的一段,以镇江古称京口而得名。杜牧《杜秋娘诗》:“京江水清清,生女白如脂。”
【介绍】:白居易《夜雨》诗句。两句写景妙在曲折见意。以雨打芭蕉之声,造夜雨来临之境,含蓄蕴籍,雅致空灵。与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怀崔雍崔衮》)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