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中法北京条约

中法北京条约

原称《中法续增条约》,1860年10月25日(咸丰十年九月十二日)法国在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之后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恭亲王奕訢代表清政府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北京礼部大堂签订。共十款。除了承认中法《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外,法国又取得了如下权益:增开天津为商埠;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清政府必须严惩妨碍法国传教士进行传教活动的人,并赔还以前没收的教产(包括教堂、学堂、茔坟、田土、房廊等)给法国天主教会,充当翻译的法国神甫在葛罗的唆使下又在中文约本上偷偷地加入“传教士在各省置买田地,建造自便”等字样;将中法《天津条约》规定的对法赔款增至八百万两,赔款由海关税收内扣缴。中法《北京条约》严重地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并为以后法国侵略势力在中国的扩展和大肆掠卖华工提供了条约依据。

猜你喜欢

  • 渠伊钱与捋须钱

    五代时南唐庐州刺史张崇向当地人民征收的杂税。张崇在庐州(今安徽合肥)任内,恣行不法,专以搜刮为务,百姓怨恨。后张崇入觐南唐主,州民不愿其回任,相顾而言: “渠伊(即他)必不复来矣。”张崇回任后,就向百

  • 杨安儿起义

    金末鲁东红袄军起义。金章宗泰和(公元1201年-1208年)年间,山东益都(今山东益都)以鬻鞍材为业的杨安儿(本名安国,又称鞍儿)曾聚众起义。义军皆身着红袄为标志,因称红袄军。后被金朝招降,累官至防御

  • 多伦会盟

    为准备彻底解决噶尔丹叛乱和进一步加强对内外蒙古、特别是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清政府于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五月,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多伦会盟”。康熙帝答应喀尔喀蒙古贵族的请求,同意在喀尔喀蒙古三部

  • 二次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统治、保卫民主共和制度而进行的斗争,又称“赣宁之役”。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果实,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立即着手建立独裁统治。1912年8

  • 吴起变法

    战国时,吴起任楚悼王令尹时所进行的政治改革。这次变法强调明法审令。针对当时楚国大臣权势威重、封君太多的弊端,裁减百官俸禄,减少不急需的闲冗官员; “废公族疏远者”,使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其爵位俸禄,并强

  • 萍浏醴起义

    清末同盟会策动的武装起义。1904年(光绪三十一年)华兴会发动长沙起义失败,次年会党首领马福益被捕遇害,加深了会党群众对清政府的仇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湘、赣两省发生灾荒,两省交界的萍、浏、醴

  • 永历政权

    南明桂王政权。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十一月,瞿式耜、何腾蛟等拥立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即位,改元永历,准备坚持抗清斗争。顺治五年,在大顺农民军余部支持下,掀起第一次抗清高潮。但腐朽的桂王政权内部党争

  • 反对英美掠卖华工斗争

    十九世纪中国人民反对英美殖民主义者掠卖华工的斗争。鸦片战争后,英、美殖民者在其本国政府或明或暗的支持下,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拐骗或掳掠中国劳动人民,贩往美洲、非洲、澳洲及东南亚一带从事奴隶劳动,被掠卖的

  • 冉魏

    十六国之一。汉人冉闵建立。永宁元年(公元350年),石虎养孙汉人冉闵灭后赵,自立为帝,国号魏,改元永兴,仍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冉魏。永兴三年,前燕慕容恪率兵南下,略至冀州(今河北高邑西南),

  • 牛李党争

    唐代穆宗到宣宗年间(公元821年-859年)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朋党间的斗争。牛李党争起源于元和三年(公元808年) 的制举考试。当时应试的牛僧孺、李宗闵、皇甫浞通过策对,痛斥时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