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戊戌政变

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为镇压维新运动而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因是年为农历戊戌年,故称“戊戌政变”。维新派与帝党结合,把维新运动推向高潮,顽固派对此极端惊恐和仇视,迅速地聚集在慈禧太后周围,千方百计地进行反扑。9月(七月)慈禧太后亲信怀塔布、李鸿章亲信杨崇伊等前往天津,与荣禄密谋,预定10月底(九月中旬)慈禧太后带光绪皇帝去天津阅兵,举行兵变。光绪皇帝得知后,慌忙向维新派求援,而维新派则一面请求帝国主义出面干涉,一面企图借助正在小站编练新军的袁世凯。9月16、17日(八月一、二日)光绪皇帝曾两次召见袁世凯,优礼有加,尝给侍郎衔,专司练兵。9月18日(八月三日)谭嗣同夜访袁世凯,求他在天津阅兵时杀掉荣禄,起兵勤王。袁伪称“唯朝廷所命,敢不尽死?”, “杀荣禄如杀一狗尔!”9月20日(八月五日)袁世凯返回天津,向荣禄告密。荣禄星夜登车赶回北京,密奏慈禧太后。9月21日(八月六日)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势力,立即发动政变,首先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接着宣布废除“百日维新”期间所颁布的重要新政,并逮捕、屠杀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先后逃往香港和日本。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人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其余维新派人士或罢黜,或戍边。通过政变,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又牢牢地掌握了清廷实权,并把变法运动镇压下去。

猜你喜欢

  • 四川独立

    四川的保路风潮促进了武昌起义的爆发,但四川脱离清朝统治而独立却较各省为晚,主要是由于四川的革命党人缺乏统一部署、各自为谋和领导不力。首先实现独立的是重庆地区。先是新军排长、同盟会员夏之时于11月5日(

  • 贡助彻

    相传夏、商、周三代分别实行的赋税制度。《孟子·滕文公》: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对于这句话,历来注释分歧甚多,较为通行的解释是:夏代实行贡法,以几年收成的平均数

  •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大论战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于日本东京,发行机关刊物《民报》,积极宣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推动了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

  • 高梁河战役

    又称幽州战役。宋初对辽战争中一次重要战役。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五月宋灭北汉,太宗乘胜率大军攻辽,企图一举收复幽蓟。但未作充分准备和严密军事部署。辽则经景宗时十多年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好转,政治清

  • 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

    见“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

  • 昭宣中兴

    汉昭帝、汉宣帝相继在位,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等一系列政策,使汉朝危而复兴,史称“昭宣中兴”。汉武帝末年,海内虚耗,百姓流离失所,汉朝处于危机之中。汉武帝下轮台诏书,罪已更张,但不到两年便去世了。大臣

  • 给客制

    曹魏政权为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常把国家领有的屯田农民赐给世家大族,国家免除这些农民的赋税徭役。史称“给客制”。它实行于曹魏后期,西晋以后,发展成为系统的荫客制度。

  • 算赋

    汉代的一种人口税。《汉书·高帝纪》:“(四年)八月,初为算赋”。史载,民众从十五岁到五十六岁,每年出赋钱一百二十文,称为一算,充当制造兵器和车马的用费。汉律规定商人和奴婢也要出算赋,其数额比常人多一倍

  • 永济渠

    古运河名。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炀帝杨广为便利河北地区的军事运输,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人开凿而成。南起黄河与沁水的汇合口,沿沁水北上,在今河南武陟县沿沁水支流(今孟姜女河)折向东北达于汲县,再

  • 粤学会

    清末粤籍旅京人士组织的维新团体。强学会被封后,康有为“欲续强学会之旧”,既上书求变法于上,又开会振士气于下。为了借助于会馆开导粤籍京官支持变法,康有为于1898年1月5日(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三日)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