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天仪
古代的天文仪器。有浑仪、浑象两种。浑仪又称圆仪,古代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何时创制,尚难断定。西汉落下闳曾制造此仪以观天象,经东汉贾逵、东晋孔挺、南北朝张子信、唐李淳风等人研究、改进, 日趋精密完善。其主要结构分外、中、内三层。外层由子午环、地平环等交结成固定的框架,放置在支架上;中层由黄、白道环等构成;内层由极轴、赤经双环和窥管(或称望管)等组成。宋元时,沈括、郭守敬对浑仪进行革新简化,制成了简单而精密的简仪。浑象又称水运浑象或漏水转运浑天仪,是表示天象的仪器,与现代的天球仪相似。西汉耿寿昌发明,东汉张衡对其进行了改造。其构造是在一个直径四尺(一说为五尺)多的空心铜球上,刻画和镶嵌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宿以及黄赤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等。用巧妙的机械系统将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系起来,以计时漏壶滴出的水为动力,带动浑象均匀地绕轴旋转,使浑象的转动与地球的周日运动相等。这样,浑象就自动地将天象近似正确地演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