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科差

科差

元代赋税名目之一,包括丝料、包银与俸钞三项。公元1236年太宗窝阔台始行“五户丝”制,规定诸投下户每两户出丝一斤输于官,每五户出丝一斤输于本投下。忽必烈即位后,改行“二五户丝”制,规定每两户出丝二斤输于官,每五户出丝二斤输于本投下。此即谓丝料。金亡前后,北方一些军阀曾将各项赋税合并,统一征收,称为包银。蒙哥汗时规定每户征包银四两(初为六两),忽必烈即位后改以钞输纳,每户征钞四两(折合白银二两),即较前减少一半。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又规定,纳包银民户,每纳钞四两,即增纳钞一两,称俸钞,专充官吏俸禄。由于各种户计隶属关系不同,户等高低悬殊,因而实际承担的科差数额并不一致,每户法定数额只是一个大体的平均数。

猜你喜欢

  • 范仲淹改革

    见“庆历新政”。

  • 雉河集会盟

    捻军的一次重要会议。太平天国革命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淮河两岸捻军的遍地兴起。起初各支捻军各自为战, 互不统属,没有统一领导。在和清军及地主团练的艰苦斗争中,各支捻军感到有联合起来共同御敌的必要。1855

  • 浙东起义

    唐末农民起义。领导者为裘甫(一作仇甫)。浙东是唐王朝财赋主要来源地之一,农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特别严重。同时,浙东又是唐朝军事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区。故唐末农民起义首先从这里爆发。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

  • 十三洋行

    也叫公行、洋行、外洋行,是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广州海关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十三行之名是沿袭明代的旧称。清代严格实行闭关政策,规定对外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口后,广州十三行业务更加发达,但并不完全固定为十三家

  • 御前会议和清室对外宣战

    1900年6月(光绪二十六年五月)西摩率联军进犯北京,各国军舰逼近大沽口。清政府内部主战、主和两派争吵不休,慈禧太后倾向主战,于6月16日至19日(五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连续四次召开有王公大臣、六部九

  • 禁军

    ①历代皇帝的侍从部队。有的直称为禁军、禁兵、有的另立名目。其任务范围也不尽相同。唐代初有元从禁军、后渐扩大为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左、右神威十军。其中有的还用以镇戍地方,而不

  • 金花银

    明代中期将田赋折成银两征收。明代以前,白银已经当作货币使用,但不占优势。主要的流通手段,仍然是铜钱。后随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在商品货币关系的影响下,赋税逐渐采取折纳白银的办法。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

  • 十常侍

    东汉灵帝时操纵朝政的宦官集团。常侍即中常侍,经常侍奉在君主左右。东汉时的中常侍一般由宦官充当,因此常侍也成为宦官的专用词。汉灵帝时,宦官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

  • 租庸调法

    唐代前期在均田制基础上实行的一种赋役制度,包括田租、力庸和户调三项,故简称租庸调法。征收的原则为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其法初颁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武德七年又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具体

  • 张居正改革

    明神宗时期张居正主持的改革。张居正(公元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 世宗时进士,穆宗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入内阁,神宗即位后,代高拱为内阁首辅。因神宗年幼,国事都由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