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贾鲁治河

贾鲁治河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贾鲁对黄河的治理。贾鲁字友恒,河东高平(今属山西)人,历任监察御史、工部郎中、工部尚书、中书左丞等官。至正四年五月,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暴溢,平地水深二丈许,白茅堤、金堤相继决口。沿河郡邑,如济宁路(治今山东巨野)、大名路(治今河北大名南)、东平路(治今山东东平)、以及曹州(治今山东荷泽)等处,都遭受严重水灾。洪水沿运河北侵安山(今山东梁山境内),漫衍至济南、河间两路。这不仅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而且破坏了运河漕运,冲毁了山东盐场,使元政府的南北运输与财政收入遭受巨大损失。至正九年,右丞相脱脱力主治河,并向朝廷推荐了贾鲁。在此之前,贾鲁为山东道奉使宣抚首领官,曾循行被水郡邑,后又为都水使者,奉命循行河道,考察地形,往复数千里,并向朝廷提出了治河建议,但未及实行。至正十一年四月,贾鲁任工部尚书兼总治河防使,奉命治河。元政府签发了汴梁(治今河南开封)、大名等十三路民工十五万以及庐州(今安徽合肥)等十八翼军士二万,投入治河工程。贾鲁采取疏、浚、塞等多种治河措施,在黄陵冈(今山东曹县东南)及其附近,堵塞黄河决口,修复护河堤岸,并疏通了由黄陵冈南至哈只口,西至阳青村的河道,迫使黄河通过新浚河道,由哈只口入故道,然后再合淮入海。这次治河,从四月下旬开始动工,至十一月水土工毕,前后仅半年多时间。元末,黄河沿岸洪灾、饥荒、瘟疫本已十分严重,贾鲁治河进一步加重了农民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农民大起义的爆发。

猜你喜欢

  • 更始政权

    新莽末年农民起义中建立的政权。地皇三年(公元22年),犯法逃匿的汉宗室刘玄投入平林兵,刘縯、刘秀纠集宗族为骨干组成的舂陵兵也与农民起义军新市、平林兵合而为一。队伍很快发展到十余万人。地皇四年,为加强统

  • 内务府

    清代特设专管宫廷事务、照料皇帝生活的机构。长官称包衣昂邦或总管大臣,由满族贵族王公大臣担任。太监也归内务府管辖,以防范太监窃权乱政。太监是终身职,而内务府是流官,有升迁。因其任职时间不长,且与主管皇族

  • 废分封设郡县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地方行政的重大改革。中国自西周以来实行分封制。诸侯世袭,形成尾大不掉、地方割据的局面。春秋时秦、晋、楚等国初在边地设县,后逐渐在内地推行。春秋末年,各国开始在边地设郡,与县平行。战国

  • 江南叛乱

    隋平陈后,江南士族起兵反隋的武装叛乱。江南自东晋以降,士族地主始终居于统治地位,享有各种政治、经济特权。平陈之后,隋王朝派往江南各地的官吏,大力推行隋文帝的改革措施,抑制了当地的士族势力。开皇十年(公

  • 白朗起义

    北洋军阀袁世凯统治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白朗,字明心,河南省宝丰县大刘村人。由于当地封建剥削沉重,又经常闹灾歉收,农民生活困苦,不断发生反抗封建剥削压迫的斗争。1911年10月白朗在宝丰一带领导

  •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戊戌变法运动期间,代表中国资产阶级的维新派与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顽固派,在政治思想领域内开展了论战,论战内容:第一,要不要变法。维新派认为中国处于“四夷交迫,分割洊至,覆亡无日”的危险境地, “守旧之致

  • 成都之战

    刘备进攻益州牧刘璋的战役。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应益州(治今四川成都)牧刘璋之邀,入蜀镇压汉中以张鲁为首的农民政权。刘备率军三万驻屯葭萌(今四川广元西南),不肯与张鲁交战,意在保存实力,伺机

  • 御营使司

    南宋初年军事机构。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禁军溃散,乃设御营使司,以统辖诸将,作为皇帝直属部队。有御营使及副使,辖御营五军。建炎三年又置御前五军。建炎四年罢御营使司,以其兵权归枢密院。御前五军及御营

  • 军国民教育会

    清末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革命团体,由拒俄义勇队改组而成。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拒俄义勇队受到破坏后,一部分较激进的留学生如黄兴、陈天华、秦毓鎏等不顾清政府的高压政策,在拒俄义勇队的基础上建立了军国民

  • 契丹大字

    契丹族本无文字,惟刻木为信。阿保机称帝建国后,于神册五年(公元920年)正月命耶律突吕不等人,以汉字隶书之半增损之,拼读契丹语,创制多音符方块文字数千,于当年九月颁行。与汉字并用。后世称之为契丹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