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亦称“辛丑议定书”、“辛丑各国和约”。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农历为辛丑年,故名。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派庆亲王奕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各国交涉。12月22日(十一月一日)外交团以日、英、美、俄、法、德、意、奥、比、西、荷十一国公使名义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十二款。1901年2月14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清廷下罪己诏,感激列强“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表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责令奕劻、李鸿章“悉心酌核”。是年9月7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奕劻、李鸿章与十一国公使在北京正式签订《和约》十二款,附件十九件。主要内容是: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将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区内各国驻兵“分保使馆”,中国人概不准居住;将大沽炮台和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拆毁,准许各国在京榆铁路线上的黄村、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昌黎、滦州、秦皇岛、山海关等十二个战略要地驻兵,天津周围二十里内,中国不得驻军,禁止中国进口军火和制造军火的原料,禁运期两年,还可延长;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任何反帝组织,违者处死,清朝各级官吏所属境内“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清政府惩办“首祸诸臣将”,分派王大臣赴德、日“谢罪”,并在克林德丧命之地建立牌坊,对日本书记官杉山彬“必须用优荣之典”;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班列六部之前”;外国认为各通商章程中应该修改之处,清政府概允商议,并改善北河及黄浦江两水道。《辛丑条约》是各帝国主义国家又一次强加给中华民族的殖民枷锁。列强通过这个条约对中国进行军事监督、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辛丑条约》是清政府的卖身契,清政府从此与反侵略战争绝缘,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猜你喜欢

  • 建炎中兴

    指赵构称帝重建宋朝一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三、四月间,占据开封的金军立宋降臣张邦昌为楚帝,驱掳徽、钦二帝及后妃臣僚等三千余人北返,北宋灭亡。四、五月间,宋原河北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在一部分残余

  • 贝州之役

    五代时后晋军民抵御辽军南侵的一次著名战役。开运元年(公元944年),辽兵大举南侵,进围河北水陆要冲、军需储备重地贝州(今河北清河西)。贝州守将吴峦有民族气节,早年曾坚守云州(今山西大同)以拒契丹。在贝

  • 周(张士诚)

    元末农民战争中张士诚建立的政权。张士诚小字九四,泰州白驹场(今属江苏大丰)人,以操舟运盐为业,常受富家凌侮。至正十三年 (公元1353年)正月,张士诚及其弟士义、士德、士信联合李伯升等,计十八人,杀灭

  • 十二监、四司、八局

    明代宦官机构,总称二十四衙门,各设提督太监、掌印太监统辖,人数总计在十万以上。十二监包括司礼监,掌礼仪刑名及内外章奏等; 内官监,掌营造宫室、陵墓以及铜锡妆奁、器用、冰窖诸事;御用监,掌御前所用诸器以

  • 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

    又称《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通称《虎门条约》或《虎门附约》。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日)清朝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全权大臣璞鼎查在广东虎门签订《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共十六款,附

  • 辛丑条约

    亦称“辛丑议定书”、“辛丑各国和约”。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农历为辛丑年,故名。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派庆亲王奕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各国交涉。1

  • 玄奘取经

    唐初, 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玄奘(姓陈)为学习和研究佛学经典,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启程西行,去天竺(今印度)游学,途经今新疆及中亚各国,饱经风霜,历尽艰险,最后到达巴基

  • 上海华新纱厂反日斗争

    上海华新纱厂被暗中出售给日本资本家, 日经理决定减裁工人,引起工人不满。1905年4月25日(光绪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承买该厂的日本经理及承买该厂的中间人耶松船厂外籍职员两人至该厂,愤怒的工人将中间

  • 定川寨战役

    宋、夏间一次重要战役。好水川战役后,西夏继续攻宋。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闰九月,西夏发兵攻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宋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王沿命副总管葛怀敏督率诸寨兵抵御。西夏诱宋军主力至定川寨(今宁

  • 大运河

    我国古代南北水路交通的大动脉。运河之称,始于宋代,元、明以后渐成通称。唐朝以前则将运河称为沟、渠、漕渠、漕河、运渠等。但一般所称的“大运河”,则特指隋炀帝时修建的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