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七国考

七国考

十四卷。明董说〈详见《易发》〉撰。本书主要根据《战国策》和《史记》,辅以先秦诸子及杂史,分职官、食货、都邑、宫室,国名、群礼、音乐、器服、杂记、丧制、兵制、刑法、灾异、琐征共14门,编载战国时期秦、齐、楚、赵、韩、魏、燕七国之典章制度。体例大致与会要相同。春秋以前之制度,有经传可稽;秦汉以下之故事有史志可考:惟战国群雄割据、战事连年,一二百年间典章文献百不存一。董说参考诸书,排比钩贯此间之典章制作,且“一一各得其崖略”(《四库总目提要》),对后世研究者大有裨益。但该书将文士之寓言、小说之杂记等据为典要加以援引,如刘向《列仙传》、《子华子》、《符子》,王嘉《拾遗记》之类,而《月令》所载且明确注为“秦官”的“太尉大酋”之类材料却遗漏了,材料取舍上不甚妥当。此外,本书名曰《七国考》,当自分晋以后。而载秦之寺人,上引车邻;述楚之两广,远征《左传》显然在时间断限上有误。据计,本书所引用的春秋时期史料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所引史料亦有一些不实之处,如《新序》载“魏王欲为中天之台,许琯谏止”,未必实有其事,即便有也是议而未行,该书却在“魏宫室”门中列出“中天台”一目;《庄子》记载“无盛鹤列于丽谯”,丽谯本乃城阙之通称,并非魏所独有,该书却又在“魏宫室”门下标出“丽谯”一目;“奉阳君李兑“本为赵国人,但在该书赵“职官”和燕“职官”中皆出现了“奉阳君”。“秦水心剑事”本见于《续齐谐记》,该书却言出自《白帖》;“秦舍晋侯于灵台”本见于《左传》,该书言出于《列女传》,所注出处有出入。还有的门类残缺不全,如天文方面仅“灾异”一门。总之,本书虽取材芜杂,有失允当之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怀疑其不尽出于董说一人之手,“殆说未成之稿,偶为后人传录欤?”但瑕不俺玉,其征引广泛,且一一注明出处,关键是填补了战国时期典章制度记述的空白,为战国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有《守山阁丛书》本、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中华书局以上述两本为据于1956年出版了排印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四川大学缪文远教授的《七国考订补》,该书订《七国考》之讹误,补《七国考》之缺漏,颇有功于董氏之书。

猜你喜欢

  • 桑蚕提要

    二卷。附桑蚕说一卷。清方大湜(?-1886)撰。方大湜,巴陵(今湖南岳阳市)人。做过地方官,有政绩。《桑蚕提要》二卷,卷一为桑政,共二十二条,九十六则。附录六条,十二则。卷二为桑事,共四十条,一百六十

  • 湖广总志

    ①九十八卷,徐学谟纂修。徐学谟,字叔明,嘉定人,嘉靖二十九年(1540)进士,曾巡抚湖广左右两藩,官至礼部尚书。著有《春秋亿》、《世庙识余录》。徐学谟巡抚湖广期间,广征博采,遂成此书。万历十九年(15

  • 偶存草堂集

    六卷。清林之茜(约1766年前后在世)撰。林之茜字素园,山东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林之茜寓居孝感,工诗,著有《偶存草堂集》。是集凡六卷。前有杨梦琬序。其诗取法在中唐、南宋之间,虽较清丽,然摹拟之痕颇

  • 文子校勘记

    一卷。清钱熙祚(详见《吴郡志校勘记》)撰。钱熙祚刊刻《文子》,又撰《校勘记》附其后。清人研究《文子》者,有许多人以为《文子》袭用《淮南子》,但也有学者提出疑问,认为是《淮南子》袭用《文子》。钱熙祚赞同

  • 苏山选集

    七卷。明陈柏(约1565前后在世)撰。生平详见《苏山集》(辞目)。是集为福建莆田黄谦选定。凡七卷。诗四卷、文三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卷,恐传写之误。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 寿亲养老书

    见《养老奉亲书》。

  • 南窗记谈

    一卷。撰者不详。劳格《读书杂识》卷十一考为“徐度撰”。余嘉锡《四库提要辨正》认为:“徐度所著之《南窗记谈》,原书已亡,后人从他说部中抄取二十条,伪题此名,托之徐度。”又考宋元间说部,如《墨客挥犀》、《

  • 山舟纫兰集

    二卷。清陈敬(生卒年不详)撰。陈敬,字端宁,号髻儒,江苏娄县(今上海松江)人,陈虞在之女,周忠忻之妻。清代文学家,诗人。幼即工诗词,兼工画花卉翎毛。在世二十六年。著有《绣余杂咏》、《名媛缓针》、《古今

  • 石鼓文考证

    一卷。清吴广霈撰。吴广霈,字翰涛,号剑华道人,安徽泾县人。有《剑华堂诗集》等著作。光绪三十一年(1905),吴广霈得沈树镛家藏旧拓本石鼓文,不久又得见明拓,录为底本,复取薛尚功、郑樵、潘迪、郭宗昌、朱

  • 明理

    五曰:五帝三王之于乐尽之矣。乱国之主,未尝知乐者,是常主也。夫有天赏得为主,而未尝得主之实,此之谓大悲。是正坐于夕室也,其所谓正,乃不正矣。凡生非一气之化也,长非一物之任也,成非一形之功也。故众正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