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传三礼字疑

三传三礼字疑

六卷。附《春秋大全字疑》一卷,《礼记大全字疑》一卷,清吴浩(详见《十三经义疑》)撰。此书因十三经注疏而作。明王鏊《震泽长语》称其时惟汀州版存,而汀州版亦不易见,所流传的只有万历中北监版及毛晋汲古阁版,均有讹误,而明代诸儒,注疏皆庋阁不观,三传三礼几成绝学,其版本更是乖舛不可读。浩因此取监本、毛本校其字画讹谬,集录成编。大体推寻文句,未能有所考证,也未能博征互勘以定是非。后所附《春秋大全》、《礼记大全》均为胡广陋本,实不值得订正,况且有关诸经的坊本不断出现,而各种坊本之间所误又各不相同,欲尽校之,穷毕生精力也难以成功。

猜你喜欢

  • 西河集

    一百九十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毛奇龄,又名甡,字大可、齐于,号西河,浙江萧山人,康熙时举荐鸿博,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后辞归田。通经史、善诗文、工音律。著述颇丰,有《古文尚书

  • 中州乐府音韵类编

    此书又名《中原音韵类编》、《北腔韵类》、《中州韵》,杨朝英简称为《韵编》,一卷。是元人卓从之于至正十一年(1351年)根据《中原音韵》改作的,成书较《中原音韵》晚二十七年。卓氏事迹不详,只知道他是燕山

  • 先馀录

    八卷。明姜志衡撰。姜志衡,字无摇,曲河人。据其孙在宛序,谓其先伯父留心经济之事。一曰偶从敝笼中发捡旧书,乃得其伯父末年记录之笔。其间山川之险阻,人事之得失,披览皆在目前。于是加以参订,厘成八卷,以备遗

  • 忆云词

    四卷。清项鸿祚(1798-1835)撰。项鸿祚字莲生,后更名廷纪,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一生仕途坎坷,两次应进士试不第。项鸿祚论词,认为词当意内而言外,言由意生,声由言成,

  • 神异记

    晋王浮撰。生卒年不详。王浮是个道士,约西晋惠帝时人,官祭酒,曾作《老子化胡经》以诬谤佛法。事见梁慧皎《高僧传·帛远传》。原书已佚,清文廷式《补晋书·艺文志》著录,未言卷数,亦不知亡于何时。《太平御览》

  • 素园存稿

    十八卷。明方宏静(1516-1611)撰。方宏静,字定之,安徽歙县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朱彝尊《明诗综》载其官至南京户部右侍郎。《千顷堂书目》亦同。《江南通志》则载,其奉使入浙击水寨寇,论

  • 孟子学

    一卷。清沈梦兰撰。梦兰字古香,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著有《易学》、《周官学》、《书学》、《诗学》、《孟子学》等。是书为《所愿学斋书钞》四种之一,其中语多陈因,唯言“易耨即代田”尚得其遗

  • 丁氏魏书外国传西域传外国传补地理考证

    各一卷。清丁谦撰。丁氏将《魏书》中《外国传》、《西域传》、《外国传补》里的许多地名加以考订,以求今地所在。作者着力搜罗,参诸史书,汇得备考之史料,值得珍视,但其中有不洽核之处,仍需参酌他书使用。《续修

  • 三传异文录

    一卷。清彭孚甲撰。孚甲字乔仙,江苏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武英殿大学士彭蕴章(1792-1862)从子。《春秋》三传由于传授源流不同,异文颇多。《三传异文录》以《左传》为宗,以《公羊传》、《穀梁传》作为

  • 明滇南诗略

    十卷。《续刻》二卷。清袁文典、袁文揆编纂。袁氏兄弟系云南保山人。文典,字仪雅,官广西州学正,著有《陶村诗钞》;文揆,字时亮,官甘肃县丞,著有《食蛤集》。二人生卒年均不详。滇与文化发达的中原,与江浙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