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十八卷。宋陈言(1131-1189)撰。陈言,字无择,南宋初青田(今属浙江省)人,精于方脉之学。此书成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原题《三因极一病源论粹》,后改此名,简称《三因方》。所谓三因,即内因,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惊、恐),发自脏腑,形于肢体;外因,为六淫(寒、暑、燥、湿、风、热),起自经络,舍于脏腑;不内不外因,为饮食肌饱,呼叫伤气,以及虎狼毒虫、金疮压溺之类。三因致症,归于一治,故以为书名。全书分一百八十门,方药一千五百余首,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证治,每类均有论有方,文词典雅,理致简赅,非鄙俚冗杂之作可比。作者将复杂纷繁之病因高度概括为三因,强调临证施治必须详辨三因,而欲明三因,必须先审脉息,察明脉息,辨清三因,自会收到良好治疗效果。作为病因病机学说,三因说自有合理之处,但也有过于绝对、牵强之弊。致病之因,往往内因、外因交错,不可强行归于一因。作者继承发展了张机学说,为中医病因病理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深有影响。严用和撰《济生方》概源出于此书。有元刊本,清长洲何钜抄本,道光二十三年(1843)青莲华馆刊本,日本享保刊本,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李湘洲集

    十卷。《补遗》一卷。明李腾芳(约1607年前后在世)撰。李腾芳,字子实,湖南湘潭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著有《李湘洲集》。其学宗王守仁,故此集中第二卷有《阳明集抄序》

  • 五代两宋监本考

    三卷。清王国维(1877-1927)撰。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历史学家、目录学家。平生博览群书,治学广泛,于经史、文学、哲学、教育、文字声韵、训诂、目录学、校

  • 周恭肃集

    十六卷。明周用(1476-1547)撰。周用,字行之,号伯川,吴江(今江苏吴江县)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行人,历工、刑、吏三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著有《周恭肃集》。是集系周用之子周国南所编,

  • 贻古堂帖

    四卷。清万宝汇其伯父万德新、其父万永锡之书。万宝字一楼。官榆林兵备道,时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石置于西安碑林,欲使其广为流传。万德新字考严,书一卷;万永锡字尔亭,书三卷。二人同学张得天之体。张得

  • 四书教子尊经求通录

    八卷。清杨一昆撰。一昆字无怪,河北天津人(今属天津)。是书大旨攻宋人,谓“宋人著书,非理不言,而《论语》二十篇并无一理字”。一昆最服膺毛西河,但不尽用其说;虽攻朱子,而不尽废其说。有关于名教至大者,如

  • 圆容较义

    一卷。明李之藻撰。该书介绍了比较图形关系几何学。其自序称“借平面以推立圆,设角形以徵浑体。”因形有全体,视其一面,从其一面,可测其全体,故“借平面以推立圆”。又面必有界,界以线为边,两线相交必有角,析

  • 八经类集

    二卷。明许獬(生卒年不详)撰。许獬字子逊,同安(今属福建)人。万历二十八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所谓“八经”,即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孝经、小学。许獬分采“八经”之词语,分类辑书。共分九类,即天

  • 姑熟帖

    刻于宋淳熙间。现只存残石,可见者只有苏子美诗半首,苏东坡诗文五篇,陆放翁诗九首,有完有缺;其中苏子美诗为淳熙戊戌(1178)杨倓刻,苏东坡诗文为淳熙十六年(1190年)洪遇刻,陆放翁诗则年月及刻者姓名

  • 周叔夜集

    十一卷。明周思兼(约1561前后在世)撰。周思兼生平详见《道学记言》条。是集为周思兼诗文选集。乃王世祯所选编。凡十一卷。前有王士祯撰《贞靖周先生传》,未有万历十年(1582)冯大受后序及方应选诸人跋。

  • 火攻挈要

    三卷。旧题泰西汤若望授,焦勖述。汤若望(1591-1666),德国传教士。明天启二年(1622)来华。崇祯初,日食失验。徐光启上言修改历法,汤若望被征入局,掌推算。在京时也为明廷监制西式火炮,传授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