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国志

三国志

六十五卷。陈寿(233-297)撰。陈寿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市)人。陈寿撰《三国志》属私人著撰。因为他“少好学,师事谯周”(蜀国著名史学家)。陈寿在谯周影响下,对史学有兴趣,他又亲身经历了三十二年的晋国生活,在蜀国又担任过观阁令史的职务,后来又集三国史官著作著成《蜀相诸葛亮集》,被荐为著作郎,“时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他四十一岁时撰成了《三国志》。官至治书侍御史,六十四岁逝世。陈寿撰史材料来源丰富。刘知几说,“至晋受命,海内大同,著作陈寿,乃集三国史,撰为国志”(《史通·古今正史》)。大体上《三国志》材料来源,一是魏蜀吴三国史官所记录的史事。二是当代学者所编著的三国史籍,陈寿任著作郎,当然可有机会获取材料作参考了。三是靠他自己亲自搜集采访。魏国鱼豢的《魏略》,王沈的《魏书》;吴国有韦昭的《吴书》;蜀国有王崇的《蜀书》、谯周的《蜀本纪》和陈寿自己编的《诸葛亮集》等材料。《三国志》的编著程序是先著《蜀志》,再著成《魏志》,又成著《吴志》。《三国志》编写体例同《汉书》一样,是纪传体断代史,名为《三国志》,但是却没有“志”,也没有“表”,只有“本纪”和“列传”,所以也可称半纪传体。《三国志》包括:《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吴志》二十卷,共计六十五卷。记述了自公元184年黄巾起义以后,至公元280年晋灭吴,近一百年的历史。《魏书》三十卷,首列《武帝纪》,记曹操的创业,接着记文帝、明帝、三少帝、后妃及汉末诸雄,之后是诸夏侯、诸曹传,荀或、荀攸、贾诩传,此外二十卷分写魏的宗王、谋臣、将帅、边族等。《蜀书》十五卷主要写刘备、诸葛亮以及蜀国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人的事迹。《吴书》二十卷侧重写孙策和孙权,也重点写了江东主持军国大计的重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蜀书》《吴书》也分别写了文臣、武将、忠良、文学和术数。《三国志》叙事隐讳,扬善,但不失实录,透露出一些真实事史,能于简洁中,点化出历史的情态,人物风貌,如《蜀书·先主传》::“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三国志》剪裁得当,文笔简洁,确“有良史之才”。陈寿对三国人物各有品评,“刘备是英雄,曹操是人杰,孙策、孙权是英杰,诸葛亮、周瑜、鲁肃是奇才”。也有以貌论人者,如:袁绍“姿貌威容”,刘表“长八尺余,姿貌甚伟”等等。刘勰在《文心雕尤·史传》篇中说,把陈寿的《三国志》拿来和《史记》、《汉书》相比也不过分。《三国志》没有“志”、“表”是一缺陷,可以到沈约的《宋书》中查阅,《三国志》内容比较简略,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比原书增多三倍,可参考。另有清赵一清的《三国志注补》,梁章钜的《三国志旁证》,卢弼的《三国志集解》,195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史学名著选》有《三国志选》,缪钺编的,可参考。中华书局的标点校定本用裴松之注,是最通行的版本。

猜你喜欢

  • 鲁礼禘祫志

    一卷。汉郑玄(详见《周礼郑氏音》)撰,清马国翰辑。是书以周礼在鲁,因依《春秋》经传所书禘祫事互相参校,以其所书,推其所不书,犹后仓等推士礼而致于天子之意。其言曰:“儒者之说禘祫也,通俗不同,学者竞传其

  • 乐律举要

    一卷。明韩邦奇(见《易学启蒙意见》)撰。此书为曹溶《学海类篇》所载。考定该书内容,乃是从韩邦奇的《苑洛志乐》中摘录十余条而成。是书于《四库全书》存目。

  • 孟浩然集

    四卷。唐孟浩然(689-740)撰。孟浩然,字浩然,湖北襄阳人。长期隐居故乡鹿门山,吟咏自适。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张九龄辟为荆州从事。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长于五言,尤工五律。所作诗深

  • 万历武功录

    十四卷。明瞿九思(生卒年月不详)撰。瞿九思,字睿夫,号慕川。湖广黄梅(今属湖北)人。师从耿定向。万历举人,遭县令诬陷,流徙居庸关。张居正救援得释,寄居京师西郊,授徒讲学。万历三十七年(1609)授翰林

  • 歌麻古韵考

    四卷。清吴树声撰。树声(1819-1873)字鼎堂,一字筱亭,保山(今云南保山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举人,官山东肥城知县。工书,长于声音训诂之学,尚著《鼎堂金石录》、《经传释词续》、《六书

  • 蒙古译语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其自序说:“言语不通,非译者无以达其志。今详定译语一卷,好事者熟之,则问答之间,随叩随应,而无鲠喉之患。”可见此书是为学习蒙古语会话而编。其书分类编辑十分简略,对音尤是似是而非,似

  • 苏文奇赏

    五十卷。明陈仁锡(1581-1636)编。陈仁锡,字明乡,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其生平详见《系辞》(辞目)。此编共五十卷。系由《东坡七集》中分体选录而成。并以时文之法加以批点。至于志林之属,亦皆摘录之

  •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

    四百二十卷。清奕诉(1832-1898)等奉敕撰。奕訢,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咸丰元年(1851)封为恭亲王,三年(1853)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曾任都统、内大臣、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

  • 畿辅水利四案

    不分卷。潘锡恩撰。潘锡恩,(?-1867),字芸阁。安徽泾县人。嘉庆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历任侍读学士、光禄寺卿。道光五年(1825)命以道员发往南河,补淮扬道。次年授南河副总督。后累迁至兵部、吏部侍郎

  • 春秋集注

    四十卷。高闶(?-1153)撰。高闶字抑崇,鄞(今浙江宁波)人,宋代著名经学家。高闶八岁即通经史大义,宋高宗绍兴初赐进士第,累官至国子监司业。时兴太学,闶奏宜先经术,高宗然之。南宋初学制多为其所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