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礼叙录

三礼叙录

一卷。元吴徵(生卒年不详)撰。按元有吴澄,字幼清,崇仁(今江西崇仁)人,著有《仪礼逸经传》、《礼记纂言》。此《叙录》有涉及《仪礼逸经者,则徵与澄盖为一人。是书首为关于《仪礼》者,吴氏以为五经之中未被诸儒乱者惟一礼经,然十之八九不存;朱子补其遗缺,然未成书,遂因朱子所分礼章,重加厘订。其经后之《纪》依经篇第叙,其文则一仍朱子之旧,附于篇终,其十七篇次第,如郑氏本,不间以他篇,则十七篇正经,不至杂糅。又以戴氏所存,兼刘氏所补,合之为传。正经居首,逸经次之,传最后,编纂之法,条而不紊。其中《仪礼》之逸经八篇,传十篇为吴氏所纂。关于《周官》,惟叙其书之源流,无甚可纪。至于《小戴记》三十六篇,《大戴记》三十四篇,皆吴氏所序次。余称朱子与吕东莱商订三礼,欲取《戴记》中关于《仪礼》者附于经,与《仪礼》无涉者仍别为纪,然朱子不及为,惟存其大纲于文集中,吴氏遂取其义,修而成之,此《小戴记》三十六篇序次之概略也。吴氏于《大戴记》云:“《隋志》《大戴记》八十五篇,今其书多阙而不全,其原因盖由于大戴类粹此记,多为小戴所取,后人合其余篇,仍为《大戴记》,已入《小戴记》者,不复录,而阙其篇,是以其书见泛不及《小戴》,盖《小戴》为膏华,《大戴》乃其渣滓尔”。然吴氏以其多有精语,不可遗弃,遂就其所余,序次为三十四篇。则吴氏可称善承朱子之志,而为戴氏之忠臣矣。是书有《说郛》本。

猜你喜欢

  • 鲍溶诗集

    六卷。《外集》一卷。唐鲍溶(约813前后在世)撰。鲍溶,字德源,生卒年均不详。元和四年(809)举进士,诗人,仕途不得志。但他所作古乐府诗,成为当时独步诗坛的绝唱。与李益为尔汝之交,韩愈、李正封、孟郊

  • 韦弦自佩录

    十二卷。明朱辅(生卒年不详)撰。朱辅号杲庵,建德(今浙江省建德县)人。官至简州知州。此书取唐、宋以来议论事实可为法戒者,分类摘载,共十二卷,分为十二门。其中颇杂以禅门,其宗旨也未为精粹。此书尝再刻于壶

  • 乐律全书

    四十二卷。明朱载堉(1536-约1610)撰。载堉字伯勤,号句曲山人,乃明代郑恭王朱厚焥之世子。是书于万历间进于朝。《明史·艺文志》作四十卷。考此本所载,凡书十一种,唯《律吕精义》内外篇各十卷,《律学

  • 小岘山人集

    三十七卷。清秦瀛(1688-1767)撰。秦瀛,字凌沧,一字小岘。江苏无锡人,乾隆四十一年举人。授内阁中书,累迁至刑部侍郎。是集有诗集二十八卷,文集六卷,续集二卷,补续一卷。秦瀛系北宋词人秦少游后裔,

  • 萧方等三十国春秋

    一卷。清汤球辑。《隋书·经籍志》载:“《三十国春秋》三十一卷,梁湘东世子萧方等撰。”萧方等(528-549),字实相,湘东萧绎(元帝)长子。因母徐妃失宠,为父所恶,曾参予讨伐侯景叛军,后率军南讨河东王

  • 俗书刊误

    十二卷。明焦袪(1540~1620)撰。焦袪字弱侯,号漪园,又号澹园,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万历十七年(1589)以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明代著名学者,著有《俗书刊误》、《易筌》、《庄子阙误》、《老

  • 周易象旨决录

    七卷。明熊过(生卒年不详)撰。过字叔仁,号南沙,富顺(今四川富顺)人,官至礼部祠祭司郎中。《明史·文苑传》附载陈束传中,称其与陈束、王慎中等人并称“嘉靖八才子”。熊过研思经训,实不止以文章著名。据过自

  • 春秋集传

    十六卷。清汪绂(详见《周易诠义》)撰。汪绂是清代著名学者,学术宗宋代五子,著作很多。《春秋集传》折衷四传(《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及胡安国《春秋传》),以己意加以评断去取。在自叙中说,他对四传

  • 河南管河道事宜

    不分卷。商大节撰。商大节,字孟坚,钟祥人,曾统军作战,屡次建功,长于战略。又曾任河工等职,故亦深明治水之理。黄河源流及历代修治损益,治河通考已搜集详尽。惟其时引水达徐,以济运道,则黄河所系视前尤重。河

  • 藤香馆词

    一卷。清薛时雨(1818-1885)撰。时雨字慰农,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人,安徽全椒人。咸丰进士,知嘉庆县,授杭州知府。罢官后,主讲崇文书院。旋改主江宁尊经、惜阴书院。筑室曰“薛庐”。才思超迈,长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