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安县志

东安县志

二十二卷,清李光昭修,周琰纂。李光昭,字潜严,浙江山阴县人。由监生任武清县丞,乾隆八年(1734)任东安知县。周琰,字西序,浙江萧山县人。东安县志创于明嘉靖年间,后屡修之。乾隆十四年(1749),知县李光昭令周琰加紧纂辑,一月而成。旧志沿革总为一篇,此志则分条别之,易于披览。田赋详加分析,亦胜前书。诏谕分载各门,一洗方志首列天章陋习,颇具史识。河渠列新旧二图,寻源竞委,一目了然。然此志有些门类排列失次,如河渠次人物、贞烈之后,又风物、吉祥则列职官之前,则无所取义。此外,在拾遗门中,附录李光昭甚多诗文,较为烦芜。此志尚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安次县旧志四种合刊》本。

八卷,清黄心菊修,胡元士纂。黄心菊,金溪人,曾任东安县知县。胡元士,邑人。东安于汉为洮阳之地,秦尝置东安驿于今县城,唐末马氏据湘桂,立东安场,宋雍熙升为县,明、清因之,隶永州府。《东安县志》光绪元年(1875)刻本,共八卷。分为:卷一,疆域。卷二,事纪。卷三,田赋。卷四,建置。卷五,职官。卷六至卷七,人物。卷八,山水。此志无序言、凡例、目录,亦不记旧志源流,仅卷末附以修辑之衔名而已。其图说能详其方域广轮之数,椭圆柔长相入之形,兼隐寓其分星之所系,以及乡里之方位里程。阅之山川道路之情势,了如指掌。其又以县城及天顶为心,地平为界,定外经度若干。而以球腰过极线为内经度若干,以天球距等圈,为纬度六十,为图三幅五排方之,每方五里,作疆域图十五页。为令观者易于省览,则缩为总图一篇。另列有自汉以来沿革图八篇,首曰汉,次曰吴、次曰晋、次曰宋、次曰隋、次曰唐武德七年,再次曰马氏,又次曰赵宋。诸图分系以说,因革之故实,考据精审,多存史要,堪称别具卓识。事纪汇一邑之大政、治乱、祥异,始于晋惠帝时,仿《通鉴》编年纪事之例为之,亦为允当。

四卷,清庄大中纂修。庄大中,江苏元和(今江苏南京市)人,进士,乾隆三年(1738)任知县。县志明万历间县令郭濂创修,康熙间复修。乾隆三年,庄大中任知县,纂修县志。与邑人士在旧志基础上,拾遗补缺,详加考订,历二月稿成付剞劂。志成于乾隆五年(1940)。《东安县志》乾隆五年刻本。全书共四卷,二十四门。内容为:卷一舆图、星野、沿革、疆域、山川、城池、公署、学校,卷二坛庙、坊都、风俗、赋役、仓储、水利、礼制、兵防,卷三秩官、名宦、选举、仕籍、列女、物产,卷四艺文、外纪。东安地本少数民族。此志特点即详细记载邑中少数民族风俗、语言等资料。

猜你喜欢

  • 越中先贤祠目

    一卷。清李慈铭(见《汉书札记》)撰。该书记汉代至清代浙江地方名士贤达凡二百二十二人。首写先贤祠之缘起,次定崇祀先贤之例,意在严格选择界限。此书为慈铭撰写并刊行。现有光绪十一年(1885年)刊本。

  • 柏堂读书笔记

    十三卷。清方宗诚(1818-1888)撰。宗诚字存之,安徽桐城人。是书乃宗诚读书笔记,分七部分,《论文章本原》三卷,《读文杂记》一卷,《说诗章义》三卷,《陶诗真诠》一卷,《读乐鉴论》三卷,《读史杂记》

  • 春秋公羊传历谱

    十一卷。清包慎言撰。包慎言字孟开,泾县(今属安徽省)人。《春秋公羊传历谱》以公羊家言为依据,对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的历法进行了编排。该书收入《皇清经解续编》中。

  • 孝经谊诂

    一卷。马其昶(1855-1930)撰。马其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参与纂修《清史稿》,著有《抱润轩文集》、《毛诗学》等。是书为马其昶所撰《三经谊诂》之一,自序谓“孝经为圣人已乱之书”,用以“

  • 碧湖杂记

    一卷。南宋谢枋得(1226-1289)撰,一说宋蔡宷之(生卒年不详)撰。全书仅八条,第一条辨苏轼“老饕赋”当作“老餮赋”,主要依据《说文解字》“贪财曰饕,贪食曰餮”之说,似乎有理,实际并非十分确切。《

  • 凝香室诗钞

    一卷。清柴静仪撰。柴静仪生卒年不详,字季娴,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举人柴云倩(字云尧)之次女,沈汉嘉之妻。清代画家、诗人。工诗书画,尤工写竹梅。经常与闺友林亚清、顾启姬、钱云仪、冯又今、张槎云、毛安芳

  • 唐代丛书

    见《唐人说荟》。

  • 说文部首六书例读

    一卷。清饶炯(生卒年不详)撰。饶炯字焱之,四川资中人。是书系依六书分析《说文》部首之作。卷首列许氏《说文自序》并节录许氏《后叙》,次为绪言、目次,正文是《说文》部首分析,依六书分类,每类之中又分若干类

  • 钦定词谱

    四十卷。本书系康熙五十四年(1715)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钦定。词起源于唐而大盛于宋,但唐、宋两代皆无词谱;因为当日之词,犹今日里巷之歌,人人解其音律,能自制腔,无须于谱。其或新声独造,为世所传,如霓

  • 南溪诗话

    二卷。作者不详。此本原出自明三原王恕家。前有王恕子承裕序,称南溪为录诗者之别号,佚其姓名,当为胜国时人。本书所引,已有白珽、刘履诸名,则元末人所作无疑。本书杂抄诸家诗话,而不置议论。仿照宋人阮阅《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