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两苏经解七种

两苏经解七种

四十一卷。宋苏轼(详见《易传》)、苏辙(详见《诗集传》)撰。此编收录了苏轼书两种:《东坡先生易传》九卷,此书申王弼之说,多切人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推阐理势,言简意明,往往足以达难显之情,而深曲譬之旨。盖大体近于王弼。唯弼之说唯畅玄风,轼之说多切人事。其文辞博辩,足资启发。”《东坡先生书传》十三卷,书颇有新意,与理相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但就其书而论,则究心经世之学,明于事势,又长于议论,于治乱兴亡,披快明畅,较他经独为擅长。”苏辙之书五种:《颖滨先生诗集传》七卷。因《诗之小序一再重复,疑为卫宏所集录,故其说诗“唯取序首”,对后世影响较大。《颖滨先生春秋集解》二卷,系矫王安石新学而作。书中多推《左传》之说。左氏之说不可通之处,则取《公羊传》、《穀梁传》及诸家之说以通之。《论语拾遗》一卷,苏辙晚年闲居颍上为补正苏轼《论语说》(已佚)而作。《道德经解》二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是书大旨,主于佛老同源,而又引《中庸》之说以相比附。”又云:“自儒家言之,则辙书为兼涉两歧;自道家言之,则辙书犹为各明一义。”另外还有《孟子解》一卷,言简而义精,于义理多有发挥。《论语拾遗》、《道德经解》、《孟子解》三书论事理不偏不倚、实事求是。书中虽有诋毁旧说之处,个别地方考证不切,然就其文辞,内容而论,足为一家之说,对启发后学之作用,不可低估。《两苏经解》问世后,为王安石新学所讥,并废于太学。顾桐柏与两苏为结拜兄弟,见此则刻《两苏经解》以传。明万历辛亥(1611年)重刻,书前有焦竑和刘冒宁于万历庚戌(1610年)撰写的序言。目录:《东坡先生易传》九卷、《东坡先生书传》二十卷、《颖滨先生诗集传》七卷、《颖滨先生春秋集解》二卷、《论语拾遗》一卷,《孟子解》一卷,《道德经解》二卷。有万历三十九年辛亥(1611)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同仁祠录

    二卷。清孙炳奎辑。孙炳奎,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同仁祠,明嘉靖间,浙江巡抚建祠祀余姚忠烈孙燧、仁和(今浙江杭州)胡世宁、余姚王守仁。明宸濠之叛,胡世宁发觉其谋,孙燧身殉其事,王守仁成其功,故取三人事迹

  • 巽绎编

    四卷。清杨望秦撰。杨望秦字敬之,武进(今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乾隆乙酉(1765)举人,其后仕途不畅,晚年才得到广西的一个知县官职,未至而卒。该书为笔记小说,分四类:卷一“述录”,所记为知名贤德之

  • 春秋义类

    不分卷。清梁鸿翥(详见《春秋条辨》)撰。该书附在《春秋条辨》之后,分为人伦、政治、世运、天道四类。作者认为前人解《春秋》,失《春秋》之义者有二端:一为割裂之弊,二为面择之弊。该书意在分类为编,以阐明《

  • 管子

    二四十卷。周管仲(?——前645)撰。管仲,名夷吾,字仲,颍上(今河南许昌市西)人。管仲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一起经商。齐襄公时政令无常,鲍叔牙、管仲分别保护公子小白、公子纠逃出齐国。齐襄公死后,公子争立,

  • 老子指归

    见《道德指归论》。

  • 女仙外史

    一百回。清吕熊(约1640-1722)撰。吕熊字文兆,号逸田叟,苏州府昆山县(今上海昆山)人。他性情孤傲,倜傥不群,学识渊博,曾多次被聘为地方官幕僚,但始终没有作官,平生流连山水,足迹遍天下。他的作品

  • 耕霞溪馆法帖

    四卷。清叶应阳辑。叶应阳字蔗田。此帖是叶应阳于道光间选于墨拓之精美者,自晋至明,得数百种。原帖首无题名,只书中有“耕霞溪馆”印迹。其中重摹《绛帖》,与《筠清馆刻》多同,且更加精湛。《乐毅论》、《玉版十

  • 留沤唫馆词存

    一卷。清沈蓥(?-1860)撰。沈蓥原名杰,后改曰蓥,字秋白,自号姓庚、江苏无锡人。家贫力学,工诗赋,精篆刻。中年之后,专力倚声之学。著作较丰,惜多散佚,仅存有《怀旧录》、《吟剑诗集》、《留沤唫馆词草

  • 纪钱牧斋遗事

    一卷。撰者不详。该书记明末清初钱谦益事迹。现有《痛史国变难臣抄》附刊本。

  • 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

    一卷。近人王国维撰。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作静庵,又号伯隅、观堂,浙江海宁县人。近代著名学者。清末举秀才并留学日本,历任南通、苏州师范学堂教习,并任职学部。辛亥革命后,在诸大学教书,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