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庸说

中庸说

一卷。刘师培(1884-1919)撰。师培字申叔,江苏仪征(今江苏仪征)人。著有《春秋左氏传例略》、《礼经旧说考略》、《周书补正》、《逸礼考》、《太誓答问驳义》等。是书大旨据《春秋左氏传》以证《中庸》之谊。谓孔子作《春秋》所以明中德,子思作《中庸》所以明《春秋》之用。其性、道、教三项,引传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故有动作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以取祸,以为天地之中,谓阴阳是为天命,民多以生,是之为性;动作威仪,性所自秉;率而行之,是之为道;修而裁之,是之为教,而统归之于礼。是说虽不免附会,而较康有为《中庸微》更有根据,也较详备,唯说至诚引服子慎说,则太涉于牵强。该书版本不详。

① 五卷。清毛奇龄撰,门人章大来、楼宅中、朱樟、陈佑及其子远宗与侄文辉编定。此书立说异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而归宗刘宗周,主慎独之说。毛氏恃才好辩,持论难免偏颇,此书也不例外。书后附有其门人子侄之解说。② 二卷。清边廷英(详见《古本大学说》附《大学改本考》)撰。是书分二卷。大意以为《中庸》是子思述圣言以明圣教之书。其称修道之谓教,自诚明谓之教,都指孔子之教言。修道之教,即孔子的修道似仁之教。自明诚之教,即孔子的明善诚身之教。二十八章依文解释,义多恰当,其特创之说。其称《中庸》一书多出于《易》,首章的言中、言和、言节、言独即《易》中的言中、言和、言节、言独之义。言天地位即《易》中言天位帝位之义。言万物育即《易》中言资始资生之义。其开宗明义。言天、言命、言性、言道即《易》中《乾传》的言天、言道、言性、言命之义。再证全书,认为言诚即《易》中言元之义。言明即《易》中言亨之义。言庸即《易》中言恒言常之义,等等。都是根据诸经不过为孔子删定,唯《易》的爻传,乃是孔子自作,得此结论。另其解释“鬼神”,称书言鬼神,实非正言鬼神,乃以鬼神况言人事之辞。鬼神即造化,鬼之义为归,神之义为伸,因造化的循环往复,有屈伸之义而得名。是书无序、跋。该书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刊本。

猜你喜欢

  • 于肃愍公集

    八卷。明于谦(1398-1457)撰。于谦为明代诗文作家。字廷益,号节庵。钱塘(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宣德初授御史,以才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前后在任达十九年之久,饶有政绩

  • 古文辑略

    清曹本荣(详见《奏议稽询》)编。此集为古文选集。集中所收篇章均按体分类,每体之前又都附有文体明辨一条。然因收文颇广,故下列所分子目,冗琐特甚,舛误之处尤多。有的文类选篇又太少。且对所载之文颇多删削,尤

  • 华银山志

    十八卷。清释昌言撰。昌言,字虎溪。四川岳池县伏虎寺僧。《华银山志》同治三年(1864)刻本,共十八卷。分为十六门。首为星野。次图考。次疆域。次形势。次开建。次寺院。次灯田。次古迹。次护法。次游览。次道

  • 释天

    一卷。清吕调阳撰。调阳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尚著《谈天正义》、《大学节训》、《中庸节训》、《纪年考》、《周官类考》、《考工记考》、《考工图》、《群经释地》、《古史释地》、《诸子释地》等。是编与《尔雅

  • 古今图书汇编

    见《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 郴州总志

    四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朱偓等修,陈昭谋纂。朱偓,字右佺,四川兴文人,进士,嘉庆十四年(1809)任郴州知州。陈昭谋,郴州人,曾任甘肃文县知县。郴志,肇自元代,至明代,共三修。然皆佚而无考。清康熙

  • 逌旃琐语

    一卷。明苏祐(生卒年不详)撰。苏祐,字允吉,一字舜泽,嘉靖五年(1526)进士,初以广东道御史按宣大,授计平大同乱军。历兵部侍郎,总督宣大军务,屡败强寇,进兵部尚书。坐不请兵饷失事削籍为民。不久复官,

  • 仓颉篇补本

    二卷。清陶方琦撰。参见《字林补本》。是编旨在补孙星衍《今本仓颉篇》所未备。其自序谓:“方琦窃好仓颉之书,略事辑补。兹又从唐释慧琳《大藏音义》(亦称《一切经音义》)、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及隋杜台卿《玉烛

  • 韵学辨中备

    五卷。清张亨釪撰。亨釪字伯眉,江西人。认为坊间韵书苦无善本,于分收重收、一韵数收、数韵一义、数义一韵之字多相轇轕,乃取刘豹君《诗韵含英》及彭文勤公之《诗韵辨同》二书,补其缺漏,订其讹舛,撰《韵学辨中备

  • 钟山献

    四卷。明杨宛(生卒年不详)著。杨宛字宛叔,系金陵名妓,能诗,善草书,十六岁时嫁给茅止生。茅止生死后,投奔国戚田弘遇。田弘遇死后,准备投奔刘东平之时,李自成攻入北京,她乔装回金陵之际,在野外被杀害。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