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书史

书史

一卷。宋米芾撰。米芾生平详见《画史》。《书史》辑录前人书法真迹,皆以作者米氏之“平生目历”为据,始于西晋,迄于五代,凡此间书法名迹及印章跋尾,纸绢褙裱等,俱详记细载。辨叙其流传之渊源,考证其真伪,是后世研究古代书法名迹的重要参考资料。米芾书学羲之,颇负盛名,见多识广,尤擅鉴别。是书收录王羲之、王献之及陈僧智永帖甚多,辨别亦精细,如襄阳魏泰收虞世南书一条,考证为智永之真迹;而钟绍京书及欧阳询草书则往往被误题为智永书,作者亦予改评。其中对《黄素黄庭经》之流传渊源,广征博引,不厌其烦,令人信服,尤其是引用李白之《送贺监》诗,更添意趣。又如在尽叙王羲之“黄麻纸十余帖”之辞时,亦详细列举欧阳询“故事十余帖”、张颠“绢帖一卷七八张”,可谓同类并举,阐释疑问,足资后人收藏品鉴。中间所引诗文,远超于鉴赏翰墨之外,成为后世文学之依据。卷末附有品论私印一条,认为“画可摹,书可临而不可摹,惟印不可伪作,伪作必异”;继之历引当时“三省银印”、“御史台印”、“宣抚使印”之以篆为印的休咎遭遇,证明“人家私印,大主吉凶”,故可依印占卜官之休咎。据考我国古代尝有《相印法》等相印之说,依是书所言,米氏对此似深有见地,且对印之大小、印文之粗细与书画之间的密切关系亦颇有研究。《书史》识别精微,评论允当,是艺术史上一部颇具资料价值的书法评论著作。是书有《百川学海》本、《书学汇编》本、《书苑》本、《说郛》本、明翻宋本、《湖北先正遗书》本、《四库全书》本、《美术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妇女双名记

    一卷。明李肇亨(生卒年不详)撰。李肇亨字会泰,嘉兴(今属浙江)人。本书所录古今妇女双名共六十七人。书中自序谓王元美《弇卅卮言》、张睿父《琅琊代醉编》、陈无功《析醉漫录》中皆有所载,而彼此未备,暇日偶有

  • 续猗氏县志

    ①四卷。清周之祯修,崔曾颐纂。周之桢字甫,河北清苑县人。咸丰二年(1852)举人。同治二年(1863)任猗氏县知县。崔曾颐字少伊,永济县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人。主讲郇阳书院。同治五年(186

  • 增修诗学集成押韵渊海

    二十卷。元严毅(生卒年不详)撰。严毅字子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生平不详。唯卷首有后至元庚辰张复序,知为元人。其书体例与《韵府群玉》一书相近。本书更为简略。每字之下首列活套。次为体字。体字如东字,下

  • 学诗识小录

    十三卷。清包世荣(详见《毛诗礼征》)撰。世荣此书撰成于《毛诗礼征》之后,盖至道光三年(1823)始成书。该书未见刻本。道光、咸丰间只有传抄本。全书分训诂八卷,草木二卷,鸟兽一卷,虫鱼一卷,舆地一卷。其

  • 演礼私议

    不分卷、抄本。江永(1681-1762)撰。永字慎修,婺源(今属江西)人,清著名经学家、音韵学家。长于训诂、校勘之学,深究《三礼》,撰《周礼疑义举要》,对先秦名物考释颇多创见。《礼书纲目》搜集散见经传

  • 益州名画录

    三卷。又名《成都名画记》。宋黄休复(生卒年不详)撰。黄休复,字归本,江夏(今湖北武昌)人。据是书前李略于景德三年(1007年)所撰序,知黄休复通春秋之学,校左氏之《公羊传》、《谷梁传》,鬻丹养亲,卖画

  • 六诏纪闻

    二卷。明俞夔撰、彭汝嘉传刻。俞夔,字舜臣,建德(今属浙江)人。正德进士,累官四川安绵兵备佥事。会诸藩入冠,夔出奇擒其首,复古维州,筑平番、赤土二堡。因功升本司副使,备兵建昌。平土官刺马仁等之乱,寻补南

  • 双美奇缘

    见《玉娇梨》。

  • 九经补韵考证

    一卷。清钱侗(1778-1815)撰。钱侗字同人,一字赵堂,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钱大昕弟大昭之子,经学家、文字音韵学家。嘉庆庚午举人,议叙知县,因丁忧归家。钱侗对于经史传志,无所不通,在历算学方

  • 崇文总目

    六十六卷,北宋王尧臣等撰。王尧臣(1003-1058),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今属河南省)人,著名目录学家。仁宗天圣五年(1027)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湖州。累擢权知制诰、翰林学士。宋夏战事起,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