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仓颉篇

仓颉篇

二卷。近人龙璋辑。《说文解字叙》云:七国之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初兼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据此可知,李斯所作的《仓颉篇》,乃是秦时省改大篆为小篆用以统一文字的三种范本之一。汉兴,闾里塾师合三者为一,改小篆为隶书,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统称《仓颉篇》,用作儿童识字课本,一直流行到东汉末年。至晋,仍被保存在《三仓》中,唐以后则完全亡佚。故近三百年来小学家无不以搜辑《仓颉篇》为当务之急,清代的孙星衍、任大椿、马国翰、陶方琦、顾震福等均有所得,辑而成编。是编为龙氏从《玉篇》、《一切经音义》、《文选李善注》诸书辑录出的,吸收了前人的长处,校订了前人的讹误,可谓后来居上。是书见于龙氏《小学搜佚》(上编)。本世纪以来,各地考古发现许多汉简,时有《仓颉篇》。有一支简为首章前一部分,凡四十字:“仓颉作书,以教后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勉力风诵,昼夜勿置。苟辑成史,计会辨治。超等轶群,出元别异。”由此可知:《仓颉篇》原是四言成句,二句一韵,内容夹叙夹议,与《急就篇》性质相似。现在颇有必要根据这些考古资料,在前人的七个辑本的基础上,采长补短,把《三仓》及其注解分开,作出一个更好的辑本。

猜你喜欢

  • 元诗纪事

    四十五卷。清陈衍(生平见《石遗室诗话》条)编。由于唐宋、金代诗均有纪事,而元代独无。清初顾嗣立所辑《元诗选》影响颇大。钱大昕想与之同步,故采各家诗文集、笔记与《元史》资料辑为《元诗纪事》。然而,《元诗

  • 元椠古今杂剧三十种

    不标卷。佚名编。本刊原为坊间散见,清黄丕烈编汇成册,名为《元刻古今杂剧》。后王国维改题为《元刊杂剧三十种》,重为修订。此书共收元人十八家及无名氏所作杂剧三十种。其中关汉卿四种:《关张双赴西蜀梦》、《闺

  • 文章轨范

    七卷。宋谢枋得(1226-1289)编。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弋阳(今属江西)人。宝祐四年(1256)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曾为考官,出题以贾似道政事为问,遂为罢斥。德祐元年(1275)起用为江东提刑、

  • 皇明世法录

    九十二卷。陈仁锡(1581-1636)评纂。陈仁锡,字明卿,长洲(今江苏常州)人。明代著名作家。天启进士,以不肯撰魏忠贤铁券文落职。崇祯初召复原官,累迁南京国子祭酒。著述有《繄辞》、《易经颂》、《重订

  • 曼陀罗寱词

    一卷。清沈曾植(1851——1922)撰。沈曾植,字子培,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刑部主事,员外郎,总理衙门章京。历任江西广信知府、安徽提学,安徽布政使,护理安徽巡抚。宣统二

  • 春秋传

    十五卷。刘敞(详见《春秋权衡》)撰。此书皆节录三传事迹,断以己意,以释《春秋》。其褒贬义例多采《公羊》、《穀梁》之说,《四库提要》批评其“不免于膠固”。此书所用经文杂采三传,不主一家,又以经传连书,不

  • 湘雨楼词

    五卷。清张祖同(?-1905)撰。张祖同字雨珊,号狷叟,湘(今湖南)人。清代词家。他评近人之词,“语佻意荡”,不可为训。主旨倾于“托兴微妙,寄怀忠爱,意内言外,耐有泳思”(《湘雨楼词跋》)。祖同填词,

  • 唐韵

    五卷,唐孙愐撰。孙愐,唐代音韵学家。愐一作缅,天宝中官陈州司马。《唐韵》早已亡佚,近代发现唐人写本《唐韵》残卷,据考是书有二种版本,一本成于唐开元年间,一本成于唐天宝年间。孙愐《唐韵序》,宋修《广韵》

  • 孝经集义

    二卷。清曾世仪撰。曾世仪字鸿陔,湖北黄冈人。道光进士,官至知府。是书用古文本,集经、子成句注于经文之下。题曰集义,实为集语。所集自《易》、《尚书》、《诗》、“三礼”、《左传》、《穀梁传》、《大学》、《

  • 庭训格言

    一卷。清爱新觉罗·胤祯(见《御纂孝经集注》)撰。该书为胤祯追述清圣祖之语亲录编成。凡246则,皆为《清实录》和《圣谕广训》所未载者。系宫闱问视之暇,圣祖对胤祯谕示教训之语。该书有津河广仁堂刻本、《四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