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训解

仪礼训解

十七卷。清王士让撰。士让,福建安溪(今属福建)人,官至蕲州通判。书首有官献瑶、吴绂、张源义、张寿祺诸人序。张寿祺序称:“先生治《仪礼》故具稿,至是又益之,后六易稿,成,编曰《仪礼训解》”,足见王氏用力之勤。书凡十七卷,卷一为士冠礼,卷二为士昏礼,卷三为士相见礼,卷四为乡饮酒礼,卷五为乡射礼,卷六为燕礼,卷七为大射仪,卷八为聘礼,卷九为公食大夫礼,卷十为觐礼,卷十一为丧服,卷十二、十三为士丧礼上下,卷十四为士虞礼,卷十五为特牲馈食礼,卷十六为少牢馈食礼,卷十七为有司彻。清代解诂《仪礼》之书以胡培翚《仪礼正义》最为精博,王氏书出于胡氏书之前,胡氏于王书既有驳正,亦有征引以证己说者。如《觐礼》“执玉三揖”下,王氏云:“上云璧,此云玉,凡圭璋璧琮琥璜,皆玉为之,故总称玉”,《士丧礼》“死于适室,用敛衾”下,王氏云:“用敛衾,当在既复之后”,胡氏皆引其说;又《士丧礼目》下,王氏引吴绂说,云:“此主有位之士,其子丧之礼,至士之父母妻长子死丧之从同仕焉而己者礼亦如之”。胡氏《正义》谓吴氏说较为周备。而吴氏书未刊,胡氏引吴氏之说盖俱从王氏书中得来。然王氏书亦有许多疏误,如陈寿祺序中指出的,以“苟敬”之“苟”为考,以“母追”之“母”读为贯等等;王氏分节亦有许多与注疏诸本不同,难免变异先后而复载之嫌。有乾隆戊辰(1748)晋水鉴湖培植堂刊本、道光二年(1821)志经堂刊本。

猜你喜欢

  • 兵经百言

    见《兵经》。

  • 春秋三传谳

    二十二卷。宋叶梦得(详见《春秋传》)撰。知唐啖助、赵匡及宋孙复一反汉晋以来尊经重传之传统,提倡弃传求经,直于经寻求《春秋》大义,此风影响了整个宋代经学。叶氏亦受其影响,故此书摘抉三传是非,主于信经不信

  • 骆台晋文集

    八卷。明骆日升(?-1621)撰。骆日升,字台晋,福建泉州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官至四川布政司参政,奢崇明叛变,骆日升抗节被害,赠光禄寺卿。著有《骆台晋文集》八卷。日升因节义显著,故其文

  • 述书赋

    二卷。唐窦息(生卒年不详)撰。窦蒙注。窦息,字灵长(考《述书赋》之末窦蒙之文,称“吾第四弟尚辇君,子灵长翰墨,厕张、王……”,其字似应为“子灵”,更兼其兄窦蒙字为“子全”,故存疑),扶风(今陕西扶风)

  • 笔花集

    不分卷。明汤式(约1383年前后在世)撰。汤式字舜民,号菊庄,浙江象山人。生卒年未详。无名氏《录鬼簿续编》有其小传。《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锦屏春风”。曾补本县吏,但很不得志,后来落魄江湖之间。入明后

  • 洙泗考信录

    四卷。余录三卷。清崔述(1740-1816)撰。崔述字武承,号东壁,大名(今属河北)人,乾隆举人,曾任福建罗源、上杭等县知县,精通经史之学,开近代疑古风气之先。著有《三代考信录》、《丰镐考信录》、《洙

  • 怀葛堂文集

    十五卷。清梁份(约1668前后在世)撰。梁份,字质人,南丰(今江西南丰)人。生卒年不详。少从彭士望、魏禧游,讲经世之学。曾只身游万里,览山川形势,访古今成败得知。著有《怀葛堂文集》、《西陲今略》。是集

  • 孔子年谱

    五卷。清杨方晃撰。杨方晃字东阳,号鹤巢,磁州(今河北磁县)人。本书第一卷为卷首,录康熙、雍正等御制诗文以及《史记·孔子世家》、《祖庭广记》、《阙里志》等章节,并时有杨方晃考辩。第五卷为卷尾,泛引杂史,

  • 国朝六家诗钞

    八卷。清刘执玉选辑,沈德潜、邹一桂校。刘执玉生卒年不详,约康熙、乾隆时人。“六家”指宋琬、施闰章,赵执信、朱彝尊、查慎行、王士正。刘执玉本着“本朝人选本朝诗”之旨,选辑六家诗共一千三百一十七首,厘为八

  • 大象观

    二卷。明刘元卿(1544-1609)撰。元卿字调父,号旋宇,又号沪潇。江西安福人。隆庆四年(1570)举人,会试,以极论时政落第,遂绝意仕进,从刘阳学。万历时,赵用贤、汪以道以刘与邓元锡、王之士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