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训解

仪礼训解

十七卷。清王士让撰。士让,福建安溪(今属福建)人,官至蕲州通判。书首有官献瑶、吴绂、张源义、张寿祺诸人序。张寿祺序称:“先生治《仪礼》故具稿,至是又益之,后六易稿,成,编曰《仪礼训解》”,足见王氏用力之勤。书凡十七卷,卷一为士冠礼,卷二为士昏礼,卷三为士相见礼,卷四为乡饮酒礼,卷五为乡射礼,卷六为燕礼,卷七为大射仪,卷八为聘礼,卷九为公食大夫礼,卷十为觐礼,卷十一为丧服,卷十二、十三为士丧礼上下,卷十四为士虞礼,卷十五为特牲馈食礼,卷十六为少牢馈食礼,卷十七为有司彻。清代解诂《仪礼》之书以胡培翚《仪礼正义》最为精博,王氏书出于胡氏书之前,胡氏于王书既有驳正,亦有征引以证己说者。如《觐礼》“执玉三揖”下,王氏云:“上云璧,此云玉,凡圭璋璧琮琥璜,皆玉为之,故总称玉”,《士丧礼》“死于适室,用敛衾”下,王氏云:“用敛衾,当在既复之后”,胡氏皆引其说;又《士丧礼目》下,王氏引吴绂说,云:“此主有位之士,其子丧之礼,至士之父母妻长子死丧之从同仕焉而己者礼亦如之”。胡氏《正义》谓吴氏说较为周备。而吴氏书未刊,胡氏引吴氏之说盖俱从王氏书中得来。然王氏书亦有许多疏误,如陈寿祺序中指出的,以“苟敬”之“苟”为考,以“母追”之“母”读为贯等等;王氏分节亦有许多与注疏诸本不同,难免变异先后而复载之嫌。有乾隆戊辰(1748)晋水鉴湖培植堂刊本、道光二年(1821)志经堂刊本。

猜你喜欢

  • 垂金荫绿轩诗钞

    二卷。清蒋超伯著。蒋超伯,字及籍贯、生卒年均不详。据集前序称:该诗集系清同治丙寅(1866)至戊辰(1868)夏之间,作者与友人方子箴“更相酬唱”而成,“或有作而和焉,或有无意而就焉。”因诗稿曾存放于

  • 尊闻居士集

    八卷。清罗有高(1734-1778)撰。罗有高,字台山,江西瑞金人。乾隆三十年(1765)中举人。少习技击,力敌数十人。后见雩都(今属江西)宋道原,乃潜心于理学研究。又师事宁化雷鋐。为学凡数变。晚交长

  • 春秋咫闻钞

    十二卷。清凌扬藻撰。扬藻字誉、钊,自号药洲花农,又号蠡勺,番禺(今属广东省)人。该书是作者研读《春秋》的心得,条录而成,对前人的观点加以辑录,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大抵综合三传,折衷众说。该书有清同治年间

  • 李文正公年谱

    七卷。清法式善编撰。式善字开文,蒙古族,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进士,官至侍读。该谱记明朝李东阳事迹,东阳为明弘治、正德间大臣,卒谥文正。该书搜罗广博,几于巨细不遗。现有嘉庆九年(1804年)重刊本

  • 十六国疆域志

    十六卷。清洪亮吉(1746-1809)撰,洪亮吉,字君直,又字稚存,号北江。清代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任贵州学政,购经史置各书院,黔士自是治经。嘉庆初,命在上书房行走。以直言

  • 阳曲县志

    ①十四卷。清戴梦熊修,李方蓁纂。戴梦熊,字汝兆,浙江浦江县人。出身监生,康熙十五年(1676)任阳曲县知县。李方蓁,曲沃人,举人,任阳曲教谕,学问渊博,品行端方,严于自修,勤于课士。奉督学檄纂修通志。

  • 庄简集

    十八卷。宋李光(1078-1159)撰。李光,字泰发,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调开化令,有政绩。历太常博士,迁司封。因论士大夫佞谀成风,得罪王黼,贬阳朔县。高宗时,擢吏部

  •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

    前集六十九卷,后集八十一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九十四卷,外集六十六卷。南宋谢维新(生卒年不详)、虞载(生卒年不详)撰。谢维新字去咎,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太学生,自署曰胶庠进士。虞载字子厚,与谢维新同

  • 王荆公诗注

    五十卷。宋李壁(1159-1222)撰。李壁,字季章,号雁湖居士,眉州丹陵(今四川建昌县)人。初因父祖有功入官,后登进士第。宁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卒,谥文懿。少聪颖,嗜学如饥

  • 德平县志

    ①四卷。清戴王缙修,刘胤德纂。戴王缙字绅黄,渤海沧州人,康熙八年(1669)进士,九年(1670)任德平县知县。刘胤德字孟采,一字克滋,号默斋,邑人,顺治二年(1645)举人,三年(1646)进士,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