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信辨误录
一卷。明陈虞岳撰。陈虞岳,泰和(今属江西)人,生卒仕履均不详。乃正统年间(1436-1449)大臣陈循的五世孙。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发生土木之变时,陈循作为内阁首辅,却不能决策,致使英宗为瓦刺部俘虏,后景帝欲废英宗太子,陈循又不能匡正谏阻,这都为当时人所讥笑。陈建《通纪》中曾详载此事。陈虞岳认为这是诬蔑其祖上,故作此书以辨之。然考诸历史,书中所辨内容,只有力阻南迁一条属实,其他均为讳饰之词,故该书内容虚诞,不足凭信。《四库全书》采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一卷。明陈虞岳撰。陈虞岳,泰和(今属江西)人,生卒仕履均不详。乃正统年间(1436-1449)大臣陈循的五世孙。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发生土木之变时,陈循作为内阁首辅,却不能决策,致使英宗为瓦刺部俘虏,后景帝欲废英宗太子,陈循又不能匡正谏阻,这都为当时人所讥笑。陈建《通纪》中曾详载此事。陈虞岳认为这是诬蔑其祖上,故作此书以辨之。然考诸历史,书中所辨内容,只有力阻南迁一条属实,其他均为讳饰之词,故该书内容虚诞,不足凭信。《四库全书》采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十二卷。清朱孝纯(1735-1801)撰。朱孝纯,字子颖,号海愚。江苏东海人,汉军正红旗。乾隆进士,官至两淮盐运使。能画,诗力雄放。为刘海峰先生之高足。姚鼐、王文治盛推服之,称之为“天下绝特之雄才”,
六卷。清吴邦庆(生卒年不详)撰。吴邦庆,字霄峰,直隶霸州(今河北霸县)人。官至河东河道总督。吴邦庆家乡地势低洼,积水很多,能够种植水稻。吴邦庆便辑录前人农书中有关种稻的论述,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写成
七卷。附《周易句读读本》二卷。清周世金撰。周世金字仲兰,衡山人。此书成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大旨以数讲易。卷一、卷二推衍河图、洛书、先天、后天之说,追求拔奇于旧说之外。卷三、卷四、卷五为观玩四法
一卷。清张耕撰。耕字芸心,山东滕阳人。尚撰《切韵肆考》等。是书分古韵为二十五部:①阿、②乌、③垩、④膺、⑤噫、⑥亿、⑦翁、⑧讴、⑨屋、⑩央、⑾天、⑿约、⒀婴、⒁娃、⒂戹、⒃殷、⒄衣、⒅乙、⒆安、⒇霭、
一卷。清尹士选(生卒年不详)撰。尹士选,字俸延,号銮坡,广东东莞人。出身诸生。著有《珊洲别墅诗钞》五卷。本卷辑其诗五十三首,附《诗钞摘句》八十八言。本书有清同治二年(1863)序刊《柳堂师友诗录》丛书
八卷。明周伯耕(生卒年不详)撰。周伯耕,字更生,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县)人。生平事迹不详。书名“虞精”,取虞人猎百禽之精之意。共八卷,书前有李维桢序,序中称原书正、续共百余篇,莆田知县郭如暗为之刻四十七
四卷。清隆观易(约1837-1878)撰。隆观易,字无誉,湖南宁乡人。未入仕途。其父为当地豪强所中伤至死,他避仇深山达二、三十年之久,穷困潦倒,每日与二三相知、不涉世事者作诗以排遣幽忧。后知遇同乡人廖
①六卷。清侯长熺修,王安恭纂。侯长熺,山东郯城人。出身拔贡,乾隆六十年(1795)来任曲沃县知县。此编修于嘉庆元年(1796),志成于翌年。《续修曲沃县志》嘉庆二年(1797)刻本。此志特点有二,其一
十五卷。五代蜀杜光庭(详见《了证歌》)撰。古代评价人物品德,常以“善”、“恶”论之。宗教界更主张弃恶扬善、累积功德,并倡因果报应之说以达其目的。杜光庭也主弃恶扬善之说。据杜光庭自序所述,谓人为善者,天
三卷。清汪家禧(1774-1816)撰。汪家禧,字汉郊,自号东里生,浙江杭州人。杭州府学廪膳生。其人博学多才,思力深厚,长七略之学,但终生困厄,仕途不得意,甫及贡而卒。汪家禧生平撰著甚多,门人曾辑其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