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论

伤寒论

十卷。东汉张机(150-219?)撰,西晋王叔和(见《脉经》)编次。张机,字仲景,南阳郡涅阳(今属河南省南阳市)人。张机自幼喜医学,慕扁鹊之术,曾师从同郡名医张伯祖。精研《素问》、《难经》诸书,擅以前人经验方剂济世救人,声名素著。以毕生所学,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成《伤寒杂病论》十卷,被后世尊为“医圣”。《伤寒杂病论》原书已佚。《伤寒论》即由王叔和取自《伤寒杂病论》,重行编次而成。该书提出了“六经”(三阳:太阳、阳明、少阳;三阴:太阴、少阴、厥阴)、“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理论,并归纳了“四诊”(望、闻、问、切)之法。由脉象而确定疾病部位、性质及病情程度等,而据此辨证论治。该书实为理、法、方、药兼备的医学名著。全书贯串注重扶阳祛邪,护脾顾胃,养津滋阴思想,理论精深,法度严谨,辨证灵活,用药精专,深为后世医家推崇。该书发展了传统热病学说,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影响极为深远。注家数百,波及中外,建立了一门伤寒学。该书有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海虞赵开美据宋本翻刻本,1955年重庆人民出版社铅印本。197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校注本,1983年上海科技出版社重印。另有千顷堂书局1947年出版《康平伤寒论》,湖南科技出版社1988年出版《古本康平伤寒论》。

猜你喜欢

  • 大别山志

    十卷。清胡凤丹撰。胡凤丹,著有《黄鹄山志》等。《大别山志》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共十卷。艺文则占六卷。兹篇详考古称之大别山于今之何处。古大别山在今何处,历来众说不同。《尚书》禹贡曰,内方至于大别

  • 成氏诗集

    五卷。明成象珽等纂录。此集为明大名成氏之家集。凡五卷包括《适和堂初集》,成宰撰;《适和堂继集》,宰子之莲撰;《东壁园诗集》,莲仲子仲龙撰;《鹪鹩园集》,莲季子少龙撰;《永言集》,仲龙之子象珽撰。成宰、

  • 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

    见《说岳全传》。

  • 师山文集

    八卷。《遗文》五卷。《附录》一卷。元郑玉(1298-1358)撰。玉字子美。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通经学,撰有《春秋阙疑》。不求仕进。设师山书院,受业者众,故集以师山名。此集八卷,乃玉所自编。前有至

  • 巽斋四六

    一卷。宋危昭德(约1268年前后在世)撰。昭德字子恭,昭武(今福建)人。生卒年不详。宝祐元年(1253年)进士。官至权工部侍郎。事迹具宋史本传。著有《春山集》,今已失佚。此本摘录其骈体,仅四十九首,非

  • 通纪

    即《通历》。

  • 春秋说略

    十二卷。清郝懿行(详见《易说》)撰。懿行通经学,尤深于小学。该书于乾隆壬子(1792)脱稿,乙卯(1795)校订,嘉庆乙丑(1805年)读法坤宏《春秋取义测》,复加以校订,可见用力之勤。作者在《叙例》

  • 满汉合璧帝后全徽

    一卷。是书为抄辑清天命至同治朝,十帝二十一后全谥,卷首并列肇、兴、景、显四代帝后尊谥。书为满汉字合璧书写。按有清一代制度,帝后尊谥,太祖高皇帝以创业垂统,累加至二十四字,孝慈高皇后则十六字,太宗文皇帝

  • 读易义例

    一卷。清汪德钺撰。此书为读易义例,凡六十五条,其中有与义例无关者。所举义例均不注明某卦,令人不知其所指。谓易有全取象为一物者,易大象传多有与彖爻之义不类者。又谓易有二卦合体相似而名不同者,有二卦颠倒而

  • 支遁文集

    二卷。东晋支遁(?-366)撰。支遁为东晋高僧、诗人。俗姓关,字道林,世称支公、林公,别称支硎,陈留(河南开封一带)人。一说为河东林虑(河南林县)人。家世信佛。支遁自幼天资过人,善谈名理,二十五岁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