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论

伤寒论

十卷。东汉张机(150-219?)撰,西晋王叔和(见《脉经》)编次。张机,字仲景,南阳郡涅阳(今属河南省南阳市)人。张机自幼喜医学,慕扁鹊之术,曾师从同郡名医张伯祖。精研《素问》、《难经》诸书,擅以前人经验方剂济世救人,声名素著。以毕生所学,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成《伤寒杂病论》十卷,被后世尊为“医圣”。《伤寒杂病论》原书已佚。《伤寒论》即由王叔和取自《伤寒杂病论》,重行编次而成。该书提出了“六经”(三阳:太阳、阳明、少阳;三阴:太阴、少阴、厥阴)、“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理论,并归纳了“四诊”(望、闻、问、切)之法。由脉象而确定疾病部位、性质及病情程度等,而据此辨证论治。该书实为理、法、方、药兼备的医学名著。全书贯串注重扶阳祛邪,护脾顾胃,养津滋阴思想,理论精深,法度严谨,辨证灵活,用药精专,深为后世医家推崇。该书发展了传统热病学说,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影响极为深远。注家数百,波及中外,建立了一门伤寒学。该书有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海虞赵开美据宋本翻刻本,1955年重庆人民出版社铅印本。197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校注本,1983年上海科技出版社重印。另有千顷堂书局1947年出版《康平伤寒论》,湖南科技出版社1988年出版《古本康平伤寒论》。

猜你喜欢

  • 礼记熊氏义疏

    四卷。熊安生(497-578)撰。马国翰辑。安生字植之,长乐阜城(今河北阜城东)人,后周著名的经学家。少好学,励精不倦。初从陈达受《三传》,从房虬受《周礼》,事徐遵明,服膺历年,后受《礼》于李宝鼎,遂

  • 泰安州志

    四卷。清任弘烈原本,邹文郁增修,朱衣点增纂。邹文郁,辽东人,拔贡出身,康熙十年(1671)任泰安州知州。朱衣点,邑人,庠生出身。考泰安州志,创修于明弘治元年(1488)知州胡瑄,再修于万历三十一年(1

  • 春秋穀梁传说

    一卷。汉刘向(详见《周易刘氏义》)撰,清马国翰辑。据《汉书·刘向传》,汉宣帝时初立《穀梁春秋》博士,征刘向去学习《穀梁传》,十余年而大明。少子刘歆好古文《春秋左氏传》,刘向无法反驳,但仍坚持其《穀梁》

  • 神异经

    一卷。旧题东方朔(前154前93)撰。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县)人,西汉文学家。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超次擢用。朔上书,高自称誉:“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

  • 御选唐宋文醇

    五十八卷。清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1736-1795)选编。卷首有弘历序,作于乾隆三年(1738)九月。据序称,明代茅坤编《唐宋八家文钞》,清初储欣编《唐宋十大家全集录》,均系为科举选文,所选不精

  • 邵氏闻见后录

    见《闻见后录》。

  • 文献大成

    见《永乐大典》。

  • 四书识遗

    二卷。清程大中撰。程大中有《四书逸笺》,四库已著录。是书即《四书逸笺》的初名。大中所作别录凡十种,《四书识遗》为其中之一。所引诸说,大抵散见他书,旁搜而得。因非解经之正,故入别录。后改题名为《逸笺》,

  • 书苑精华

    二十卷。宋陈思(生卒年不详)撰。陈思,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理宗时官成忠郎、国史实录院秘书省搜访。除《书苑精华》,陈思还著有《宝刻丛编》、《书小史》等。《书苑精华》编集汉魏以来古人之评品书法之语,与《

  • 欹枕集

    残存七篇。话本小说集,明洪楩编刊的话本小说总集《六十家小说》(今刊书名《清平山堂话本》)中第四集。残存七篇为:《羊角哀死战荆轲》、《死生交范张鸡黍》、《老冯唐直谏汉武帝》、《汉李广世号飞将军》、《夔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