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论本义金匮要略本义

伤寒论本义金匮要略本义

伤寒论本义》二十卷、《金匮要略本义》二十二卷。清魏荔彤(生卒年不详)撰。魏荔彤字念廷,柏乡(今属河北)人。曾任观察使,精通天文、医术等,尤对张仲景之学颇有研究。撰有《内经注》等书。《伤寒论本义》撰于雍正二年(1724)。卷首附方有执《阴阳表里图》、闵芝庆《传经论》,并有评价。正文包括总论、对六经病、差后劳复、霍乱等篇,并且各有总论提要钩玄。在编次方面,将合病、并病、坏病、痰病、过经不解等内容,置于三阳经病和三阴经病之间。又有魏氏自撰跋语,分析六经病纲及治法举例。此书卷首列序例、辨脉、平脉,次篇为太阳三卷、阳明三卷、少阳一卷、合病等一卷、分论三卷、痰病三卷、过经不解一卷、太阴一卷、少阴一卷、厥阴一卷、差后劳复阴阳易一卷、霍乱一卷、辨发汗吐下不可一卷。书中对方有执、喻昌、程应旄等诸说采收颇多,诠释较详,纲目清晰,随文阐释,取义谨严。有雍正二年(1724)学耕堂重修本。《金匮要略本义》为魏氏吸收前人注释《金匮》之长,于康熙六十年(1721)编撰而成。依原次共有二十二篇,各为一卷。内容包括“脏腑经络先后”、“五脏风寒积聚”、“妇人病”等。魏氏以经释论,其注释辨析不拘泥于前人所言,多有独到之见。如对“痰饮咳嗽篇”的痰饮病因和治疗注释曰:“盖痰饮之邪,因虚而成,而痰亦实物,必少有开导,总不出温药和之四字,其法尽矣。”对病症的病机和治法,分析较为畅明。《伤寒论本义》有雍正二年(1724)学耕堂重修本等,《金匮要略本义》有1925年湔江白氏丽瞩楼铅印本。

猜你喜欢

  • 霞绮楼仅存稿

    一卷。清李道漪(生卒年不详)撰。李道漪,字蕙清,浙江嘉兴人。此书与汤淑清著的《晚香楼诗词稿》、濮贤嫏著《意眉阁诗词》合刻名为《李氏诗稿》。书前有其兄李道详写的记。书后有:“女兄李道沅、姨甥濮思弇、思祜

  • 易数钩隐图

    三卷,附遗论九事一卷。刘牧(1011~1064)撰。刘牧,字先之,号长民,世称长民先生。北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官至太常博士。其学源于陈抟、种放,受《易》于范谔昌,与邵雍先天之学异派同源。为北宋

  • 通变

    见《易通变》。

  • 桂阳石洞记

    一卷。清彭而述撰。彭而述,字禹峰,南阳人。明崇祯间进士,任阳曲知县。清代官至云南布政使、贵州巡抚。所作诗文,皆雄奇峭拔,著有《读史亭诗文集》。康熙初年,任上湖南道、湖南提学等职,是记为此两任之间游记。

  • 数术记遗

    一卷。汉徐岳(生卒年不详)撰,北周甄鸾注。徐岳字公河,东莱(今山东莱州)人。受历学于汉灵帝(168-188年)时会稽东都尉刘洪,刘又引天目先生之语,徐岳为成《数术记遗》一卷,还著有《九章算术注》二卷。

  • 常璩蜀李书

    一卷。清汤球辑。常璩撰有《华阳国志》,前已著录,《蜀李书》为他的另一著述。《颜氏家训书证篇》云:“《李蜀书》,一名《汉之书》。”《史通·正史篇》云:“蜀初号曰成,后改称汉,李势散骑常侍璩撰《汉书》十卷

  • 周易精蕴汇解

    十八卷。清谭爱莲撰。爱莲字净方,新化(今湖南新化县)人,乾隆岁贡生,邃于经学,尤精于《易》。此书对象数义理的论述颇为详尽,取采众家之说也能得其精要处。此稿撰成后,颇得乾嘉诸儒推许。全书为赵体密行细字,

  • 文选楼藏书记

    六卷,清阮元撰。此目多收江南传钞本,每卷分类排列,记书名、卷数、版本,略述内容,卷末集部多缺此项。有民国间传钞本。

  • 大学指归

    二卷。附考异一卷。明魏校撰。魏校事详《周礼沿革传》。此书乃解《大学》之作,首一卷以古篆写《大学》古本正文,后一卷乃《指归》一卷。其中篆字多有杜撰之字,议论也多附会朱、王之言,而无所发挥。《考异》一卷,

  • 贯珠编贝集

    五卷。明沈行撰。沈行,字履德,钱塘(今浙江钱塘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成化间与陈言并称为集句高手。是编皆集句之诗,兼取唐宋元人之诗句贯而串之,使似珠玉相连求其声和。集名“编贝”则喻其掌握前人诗句之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