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义述
一卷。唐代释慧净撰。慧净生平事迹详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辞条。《佛说阿弥陀经义述》旨阐,独以为如来自发起(《阿弥陀经》),即佛告舍利弗从是西方已下为正宗。依经开三分,一由序,二正体,三流通。三分例二,即序二,正体二,流通二而作义述。文中释义,依广法判。文极绮密,理入精微,包括群宗。可惜的是,文中有数处文残字缺,有失完整。该义述不失为疏义中的上品之作,对研习《阿弥陀经》具有参考价值。现常见的版本是北京刻经处本。
一卷。唐代释慧净撰。慧净生平事迹详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辞条。《佛说阿弥陀经义述》旨阐,独以为如来自发起(《阿弥陀经》),即佛告舍利弗从是西方已下为正宗。依经开三分,一由序,二正体,三流通。三分例二,即序二,正体二,流通二而作义述。文中释义,依广法判。文极绮密,理入精微,包括群宗。可惜的是,文中有数处文残字缺,有失完整。该义述不失为疏义中的上品之作,对研习《阿弥陀经》具有参考价值。现常见的版本是北京刻经处本。
①二十卷。清魏绾主修,陈张翼纂。魏绾,平越(贵州福泉)人,举人,雍正十三年(1735)南海知县。陈张翼,浙江人,举人,广东知县。南海,南海郡番禺县地,隋析置今县。宋有《南海志》十二卷,元有《南海县志》
无卷数。明雷乐编。雷乐为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嘉靖间由贡生任广州训导。该书《明史·艺文志》没有著录,朱氏《经义考》也不记载。该书所据为宋代吴仁杰本,说是费直传下来的。书首列沿革一篇,历载前儒古易之式,
二卷。清毛际盛(?一1791)撰。际盛字清士,宝山(今属上海市)人。师事钱大昕,曾主讲泰山书院。治《说文》有年,著作尚有《说文新附通谊》。是书自序云:“己酉(1789年)九月,归自江夏,始成《述谊》一
结发事远游,逍遥观四方。天地一何阔,山川杳茫茫。众鸟各自飞,乔木空苍凉。登高见万里,怀古使心伤。伫立望浮云,安得凌风翔?
十四卷。明黄瓒(1455-?)撰。黄瓒,字公献,仪真(今江苏仪真县)人。明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累官江西右布政使,历山东巡抚,终官南京兵部右侍郎。著有《雪洲文集》。此集系其子黄襄所编刻,凡十四卷
三十卷。明胡广(详见《周易大全》)等奉敕撰。元仁宗延璠年间新定科举制度,于《春秋》采用胡安国《春秋传》,因而汪克宽作《春秋纂疏》,全以《胡传》为主,而此书则几乎全抄袭汪氏《纂疏》。朱彝尊《经义考》引吴
二卷,清秦笃辉撰。秦笃辉,汉川(今湖北汉川县)人。《读史胜言》一书持论平实,对君臣关系、朝廷内君子与小人关系,以及国家与百姓关系,论述直截了当,尤其是其主张君主要维护百姓利益之论,更体现了他进步的历史
见《任子道论》。
元黄公绍撰。黄公绍,字在轩,号直翁,昭武(今福建邵武县)人。宋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入元,隐居樵溪,拒不出仕。其诗文之作汇为《在轩集》。《古今韵会》刘辰翁序作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可证
十二卷。清徐釚1636-1708)撰。徐釚,字电发,号虹亭、拙存,晚号枫江渔父,吴江(今属江苏)人。徐釚为“慎交社”成员,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后乞归故里,著书为事。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