傃庵野抄
十一卷。明蔡士顺撰。士顺字考来,吴县(今属江苏)人。该书以编年体记明天启元年(1621)至崇祯元年(1628)事。卷一至卷十汇辑天启朝奏疏诏旨,按日排比,间加以论断。末一卷为召对录。有明崇祯刻本。
十一卷。明蔡士顺撰。士顺字考来,吴县(今属江苏)人。该书以编年体记明天启元年(1621)至崇祯元年(1628)事。卷一至卷十汇辑天启朝奏疏诏旨,按日排比,间加以论断。末一卷为召对录。有明崇祯刻本。
九卷。王元杰(生卒不详)撰。王元杰字子英,吴江(今属江苏省)人,元代经学家。家世业儒,至正间领乡荐,以兵兴不仕,教授乡里以终。此书辑程颐、朱子论《春秋》之言分缀经文之下,又节录胡安国《春秋传》以尽其意
四十四卷。一作《古易中说》。明卢翰撰。翰字子羽,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嘉靖十三年(1534)举人,任兖州府推官。他讲易专主人事,而证以卜筮。每爻都列变卦之图,并杂引经语史事之近似者,类附于下。颇为冗杂
三卷。清黄以周(详见《礼书通故》)撰。此书实即《礼说》之初稿。《礼说》共计七十五篇,此书仅四十四篇。但此书中有六篇是《礼说》中没有的:《五门》、《九拜》、《立马从马》、《六尊》、《冕弁服》、《慈母服》
十八卷。明刘崧(1321-1381)撰。刘崧,初名楚、字子高,泰和(今属江西)人。八岁能诗,洪武三年(1370)举经明行修,改今名,官至吏部尚书。著有《槎翁诗集》(已著录)。此编为刘崧文集,共十八卷。
一卷。清侯连城撰。连城字宗璞,江苏梁溪(今江苏无锡)人。是书首有连城自序及例言。四书中《论语》、《孟子》随时记录,不相联贯。唯《大学》、《中庸》逐节相生,脉络交贯,由一章化为全部,而全部又归于一章,其
不分卷,清嵇志文纂。嵇志文(?——1896)字庚楼,浙江德清县人。由监生报捐从九品,指分四川,洊保候补知县。光绪元年(1875)加捐同知衔接管拉里粮务,随后调裹塘。光绪十二年(1886)驻藏大臣文硕奏
是书为前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范谦、前礼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刘楚元、前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余继登同纂。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冯琦证正,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李廷机删补,《合注》原为范谦、刘楚元、余继登所辑刻。
十六卷。明徐象梅(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徐象梅,字仲和,钱唐人。生平及生卒年均不详。著有《两浙名贤录》五十四卷等。《瑯嬛史唾》是择拾史传及稗官事语、分类记叙的一部书。其体例仿《世说新语》,又别创一
十五卷。金张从正(约1156-1228)撰。麻知几等记补。一说为十四卷。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属河南兰考)人。南宋兴定年间(1217-1222)召补太医,不久辞去。于学术远取于《内经》、
四十卷。明唐顺之编。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曾与总督胡宗宪协谋平倭寇,以功升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唐顺之自天文、乐律、地理、兵法至弧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