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书约言

六书约言

①二卷。清吴善述(生卒年不详)撰。善述字澥城,浙江镇海人。是编于六书专以象形为经,以其他五书为纬,合许书九千余字,总分象天、象地、象人、象体、象事、象器、象植物、象动物八类;其属于各类之字,象天者五,象地者二十二,象人者三十二,象体者六十一,象事者五十八,象器者五十四,象植物者四十五,象动物者五十,总共三百二十六字;每字之下,各以其孳乳之字附之。统观全书,对于字形之孳乳,颇能贯串。文字虽分六书,而约言之只形声义三项。以声为系者有姚文田之《说文声系》,以义为归者有朱骏声之《说雅》,而以形为纲者则有此书与以上二书鼎足。《续修四库提要》曰:“其爬梳理董,则较姚朱二氏之作为尤难。循其条理,寻原究委,于文字之演进,纵不能贯彻一切,要亦可得十之八九。虽其所附合体字,不能确切不移;所参己意,不能遵守古训;其于全书大体之善,固无害也。”(冯汝玠)是书有光绪间刊本。② 二卷。近代金钺撰。金氏生平著述,见《说文提要校订》。是编分为八项,约而言之:一言《说文》部首及《说文》总义,二言六书义例,三言转注由某之误会,四言六书次第及名称,五言《说文》中之古籀,六言《说文》有大小字及提行本,七言字母,八言小学。其说得失参半,如于《说文》部首,谓“始‘一’终‘亥’,是许氏立题大旨,余则半谓中间条目,因便言之,若如《序卦》之不可移易则蔽”。于《说文》中之古籍,谓“《说文》以小篆为正文,而以古籀隶其下,其小篆之因仍古籀者即不再列;古籀、小篆之已经变易,而其同文之古籀,习见于当时之典籍者,即列古籀于小篆之下;其于当时典籍不曾习见之古籀,即不羼入。故《叙》虽述郡国亦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三代之古文,然其书中所列之古籀,则无见于某鼎某彝者。”以上所论,可谓有见。而于转注之误会,谓“曹仁虎之《转注古义考》,必即‘考’‘老’二字求之,张行孚之《说文发疑》所论转注,亦必即“建类一首,同意相受”二语求之,皆不免失之于泥”。此论则欠妥,有违于许氏之意。《续修四库提要》云:“是于六书仅能识其门径,而未能至于堂奥者。”(冯汝玠)是书有《许学四种》本。

猜你喜欢

  • 春秋三传异同说

    一卷。汉马融(详见《周官传》)撰,清马国翰辑。据《后汉书·马融传》说,马融本来想注《左氏春秋》,后见到贾逵、郑众注,说:“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于是只著《三传异同说》,并注

  • 曲涧遗稿

    十五卷。明孙奎(约1624年前后在世)撰。孙奎,字启文,江西南城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以讲学为事,故诗文多杂俚语,亦非所长。其笃信堪舆之说,反复辨明,不一而足。其《风水评》一篇,援引营洛卜兆事及驳朱彦修

  • 太极图说论

    十四卷。清王嗣槐(生卒年不详)撰。嗣槐字仲昭,号桂山,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荐举博学鸿词,老不与试,授内阁中书舍人以归。嗣槐工诗词,善作赋。著有《桂山堂偶存》、《啸石斋词》等

  • 剪彩集

    二卷。明张之象(1507-1587)撰。之象,字玄超,一字月鹿,号王屋山人。华亭(上海松江)人。其自幼聪颖,博览群经,才能为时贤所推重。曾任浙江布政司经历。但终因性情不合于流俗,投劾而归。之象一生著述

  • 书经详说

    无卷数。清冉觐祖(详见《易经详说》)撰。《书经详说》恪守宋学,主蔡沈集传。虽亦常引孔安国注、孔颖达疏以及宋元以下诸儒之说,其目的则仅仅在于解释、证明蔡传,偶有与蔡传不同者,虽引之必一一加以注明。故其书

  • 劬书室遗集

    十六卷。清金锡龄(生卒年未详。)撰。金锡龄字伯年,号芑堂,广东番禺(今广州)人。道光举人。同治初元诏举孝廉方正,阖邑荐举,力辞;截取知县到班,不愿出仕。年七十得国子监监丞衔、七十八赏加光禄寺署正衔。自

  • 濯旧稿

    一卷。明王俊(生卒年不详)撰。王俊字机翁,弋阳(今江西省弋阳县)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庄。此书内容多以周子、程子、邵子、张子之言击排朱子,同时也极力攻击陆九渊。但其学说仍坠

  • 经义悬解

    五卷。清徐寿基撰。寿基字桂珤,江苏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山东某县知县。此书侧重考订经书中悬而未决的问题。作者用力虽勤,且有个别可取之处,但疏略不少。如《论语

  • 怀清堂集

    二十卷。清汤右曾(1656-1722)撰。汤右曾,字西崖。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诗人、书画家。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汤右曾诗才出众,与朱彝尊并为浙派首领。

  • 楚辞评注

    十卷。清王萌(生卒年事迹不详)撰。王萌,字逊直,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诸生。《楚辞评注》卷首有王萌自序,目录,并附《后记》。《后记》说到各篇作者和此书弃取篇目标准等问题。此书由王萌评注,其侄王远(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