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冠仪约制

冠仪约制

一卷。汉何休(129-182)撰,清马国翰辑。何休字邵公,任城樊(今山东曲阜)人。质朴呐口而雅有心思。精研六经,擅长历算,尤好《公羊》、《春秋》。太傅陈蕃征他参政,蕃败,罹党锢。党禁解,辟司徒,拜议郎,迁谏议大夫。钻研今文诸经,历十七年撰成《春秋公羊解诂》,认为《公羊传》有三科九旨,系统地阐发《春秋》中的“微言大义”,成为今文经学家议政的主要依据。另撰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等,已佚;清王谟《汉魏遗书钞》有辑本。是编撮取士冠礼之意,为行冠礼而作,并非为解释士冠礼而作,就象郑众《婚礼》也并非解释士婚礼。众书有《百官六礼辞》,似乎奉诏而作,此编也许如此。《士冠礼》筵于东序少北,西面,为冠者之位;筵于户西,南面,为宾之位,而此云两楹间,为冠者设北向,筵又设宾东向筵,两筵相接,显然与《仪礼》不同。《士冠礼》三加各有祝辞,而此只有一加,袭用其初加之辞,又显然不同,大概是对周制的变通。陈澧《东塾读书记》云《续汉书·舆服志》进贤冠为文儒者之服,从博士以下至小史和学弟子,都只有一梁。是后汉时,士没有三种冠,因而也没有三加。案:《续书礼仪志》云,冠礼初缁布进贤,次爵弁,次武弁,次通天,都在高祖庙。如礼谒,王公以下,初加进贤而已。然而,东汉时,不仅士没有三种冠,王公以下也是如此,陈说是已而未尽。《魏书·礼志》引司马彪曰,汉帝有四冠:一缁布、二进贤、三武弁、四通天冠。此分缁布、进贤为二,而没有爵弁,一人之说,不应该彼此矛盾。司马彪认为进贤就是古之缁布。汉时并非另外有缁布,因而,《礼仪志》缁布进贤四字连文为初加。《舆服志》明云进贤冠,古缁布冠。《晋书·舆服志》亦云进贤冠,古缁布冠遗象也。《魏书》所引恐怕不正确。而黄以周《冠礼通故》根据《魏书》来相责难,此未免少所会通。是书应当属于典礼,而不属于仪礼。国翰序云,意以古礼繁重,人多惮行,冠礼浸以日废,乃参酌时制,约而为此,亦委曲存礼之苦衷。由此可见,此为和家之仪注,这里姑且改隶于杂礼书类。此书有玉函山房本。

猜你喜欢

  • 丁晋公谈录

    一卷。撰者不详。内容皆述晋国公丁谓所谈当代故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认为此书出于洪州潘延之家,疑为是潘延之所作,而潘又是丁谓的外甥。今考其书,所述史实,颠倒事非,有悖公论之处颇多,未必是潘延之所为。此

  • 洪范数

    宋蔡沈(1167-1230年)撰,清张文炳校刊。蔡沈字仲默,建阳(今属福建省)人,南宋学者。隐居九峰,学者称为九峰先生。曾师事朱熹。主要著作有《洪范皇极》、《书集传》、《蔡九峰筮法》等。本书卷首有张文

  • 龙潭山志

    八卷。清康阜撰。康阜,字筠储,湖南长沙人。龙潭山在长沙城北。麓山拱其前,如屏障。涝水从西来。左开大荡,曰苑垞,平畴交错,居人种荷最盛。右屈折盘旋绕山前,汇为浒渡,俗称水渡河。沃壤万顷,虹堤亘数十里。山

  • 诗经音训

    不分卷。清杨国桢辑。国桢生平不详。此书盖欲便蒙,为乡塾读本。故首为辑说,有陆德明、孔颖达、郑樵、范处义、马贵与王应麟诸家之论。次为诗大序,小序,而以朱子《诗集传》殿之。本书纯以集传为主,每篇每句皆节录

  • 左氏释

    二卷。冯时可(生卒不详)撰。冯时可字敏卿,号元成,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明代文学家、经学家。冯时可之父冯恩为明代大哲学家王守仁弟子。冯时可为隆庆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政,所至著治绩。其生平著述颇多

  • 道南源委录

    十二卷。明朱衡(1512-1584)撰。朱衡字士南、惟平,万安(今属江西)人。学者。嘉靖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南京刑部尚书等。嘉靖四十四年(1565)黄河决口,以工部尚书总理河漕,定议开新河,筑堤防溃。

  • 连山

    一卷。辑佚书,清马国翰辑。《连山易》系北朝刘炫伪作之《易》书。《北史·刘炫传》称:“时牛弘奏购求天下遗逸之书,炫遂伪造书百余卷,题为《连山易》、《鲁史记》等,录上送官,取赏而去。后人讼之,经赦免死,坐

  • 类编历举三场文选诗义

    八卷。元刘贞仁撰。刘贞仁事迹不详,仅从卷首题名得知。据《元史·选举志》记载,元代科场考试共三场。汉人、南人的第一场是明经经疑二问,经义一道,各治一经。第二场是古赋诏诰章表。第三场是策一道。可见“诗义”

  • 直隶通州志

    二十二卷。清王继祖修,夏之蓉纂。王继祖,汉军正红旗人,举人,乾隆十五年知通州,二十二年离任。夏之蓉(1698-1785),字夫裳,号醴谷,晚号半舫,江苏高邮人。清雍正四年(1726)举人,官盐城教谕,

  • 易学滥觞

    一卷。元黄泽(1260-1346)撰。黄泽字楚望,资州内江(今四川内江)人,家于九江。大德中(1297-1307),先后为景星、东湖书院山长,秩满即归,闭门授徒以终。事迹具《元史》本传。黄泽著述甚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