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列仙传

列仙传

二卷。旧本题汉刘向撰(不确)。汉代学者司马迁撰《史记》,开创以纪传体的形式,为国修史,为人立传。后世学者修史立传多仿《史记》,沿用其文体。刘向曾撰有《列女传》,也借鉴于纪传体。《列山传》仿《列女传》体例,为古来仙人立传。书中所载自神农时雨师赤松子至汉代民间医生玄俗,共七十一人。并于每人传后附有四言赞语,篇末又有总赞。记述七十余人各自得道成仙之始末,赞颂其超凡脱俗、济世救人之美德。旨在证明神仙不巫,但也不无荒诞之言。后世学者对此书聚讼纷争,其争论焦点是成书年代和作者,但一般认为此书非西汉刘向所作。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谓此书不类西汉文字,必非刘向撰。黄伯思《东观余记》说此书虽然不是出于刘向之笔,而“事详语约,词旨明润”,可能是东汉作品。《四库提要》疑其为魏晋间文士所为,传后赞语是晋代郭元祖撰。而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对本传更有详细考证,说此书东汉时已经盛行,并且认为是明帝以后,顺帝以前的人所作。所以《汉书·艺文志》不录,而晋葛洪《抱朴子》及其《神仙传》序又都言及此书。因此认为其书是伪托刘向之作。此书历代版本较多,内容和文字上稍有差异。有的版本载记七十一传,有的为七十二传,有的没有赞文。《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都引录传文。《云笈七签》卷一〇八收录此传,也是自赤松子至玄俗,但仅有四十八人,是略本。尽管学者对此书评品不一,流传卷本有异,而自晋以来言神仙故事者无不以此书为据。历代文人也多引为典实,更是道教神仙信仰的典籍之一。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椒生随笔

    八卷。清王之春(1842-?)撰。之春字爵棠,清泉(今湖南衡阳)人,1894年出使俄国,著《使俄草》。是编乃记之春生平耳闻目睹之事。意在正人心,原风俗,以兴平治之事。其特点是讲学则有渊源,考典则刚直原

  • 滋溪文稿

    三十卷。元苏天爵(1294-1352)撰。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今属河北)人。累官肃政廉访使、集贤侍讲学士、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等。其藏书之所名滋溪书堂,故名集。原稿三十七卷。诗七卷,文三十卷。诗稿七卷已佚

  • 邵村学易

    二十卷。清末民初张其淦撰。张其淦字豫泉,号邵村,广东东莞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作者认为《老子》中所讲的“道”即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相传之道,与《归藏》所讲首坤之义相合

  • 东维子文集

    三十卷。《附录》一卷。元杨维祯(1296-1370)撰。维桢字廉夫,号东维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少时读书铁崖山中,故自号铁崖。泰定间进士。累官至江西儒学提举。元末隐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张士诚征召

  • 业儒臆说

    一卷。清代陶圻撰。陶圻字甸方,秀水(今浙江嘉兴附近)人。此书是作者关于“为学”、“仁”等儒家学说的论述之作,涉及儒家学说的许多方面,全书反对王守仁学说。有《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 渤海国志

    四卷。清唐晏撰。唐晏,字元素,清代满州旗人。《渤海国志》一书主要记述靺鞨族建渤海国的历史。靺鞨族在先秦时称为肃慎或息慎,汉代称挹娄,南北朝时称为勿吉,有几十个部落,隋唐时称为靺鞨,主要有两大部,黑水靺

  • 六书通

    十卷。清闵齐伋(1580-?)撰。齐伋字寓五,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世所传朱墨字版、五色字版,称为“闵本”的书,大多为其所刻。是书成于顺治辛丑(1661年),闵氏已经八十二岁。是书大致仿朱时望《金石韵

  • 春秋左传详节

    见《春秋左传句解》。

  • 玉函山房辑佚书

    五百九十四种。清马国翰(1794-1857)辑。马国翰,字词溪,号竹吾,山东济南人。道光年间进士,官任石泉、云阳知县、陇州知州。著有《玉函山房诗集》、《夏小正诗自注》等。其《玉函山房辑佚书》是规模巨大

  • 宋韩蕲王碑释文

    一卷。清顾沅撰。顾沅,字湘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南宋名将韩世忠死后封为蕲王,韩蕲王碑在江苏吴县灵岩山麓,立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碑文约一万三千九百字,礼部尚书赵雄撰文,尚书侍郎周必大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