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割圆连比例图解

割圆连比例图解

三卷。清董祐诚(1791-1823)撰。董祐诚字方立,江苏阳湖(今常州)人。少时工为数理舆地之学,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次年于京诚友人朱鸿处觅得张豸冠抄本“杜氏九术”(实为三术,后六术明安图所得),董祐诚“反复寻绎,究其立法之原”,撰成《割圆连比例图解》三卷。还著有《堆垛求积术》一卷(1821),《椭圆求周术》一卷和《斜弧三边求角补术》一卷。英年早逝后,其兄基诚汇集遗稿九种十六卷于1827年刻于北京,即《董方立遗书》。董祐诚对三角函数级数展开式的研究,与明安图的方法基本一致,也是利用连比例的线段,探求全弧通弦与分弦通弦的关系,并由此得到了全弧之矢与分弧之矢的关系。《割圆连比例图解》卷上首先冠以“杜氏九术”,然后给出了他的“立法之原”四则:(1)有通弦求通弧加倍几分之通弦(凡弦之倍分皆取奇数);(2)有矢求通弧加倍几分之矢(凡矢之倍分,奇偶通用);(3)有通弦求几分通弧之一通弦(此亦取奇数);(4)有矢求几分通弧之一矢(奇偶通用)。董称:“右四术为立法之原,杜氏九术由此推衍而归于简易。”为证明“立法之原”四术,董祐诚对倍矢与弦进行等分,并观察其规律列成“弦矢连比例诸率成递加数图”,并将其与三角垛联系起来考虑:“弦矢中一分与两端之一既并如递加相并数,则以递加相并数按层斜列之,倍下一列数加上一列数即可按次而得弦矢诸率。夫递加相并诸数即三角堆数也,故又以三角堆之术变之。”通过大量的计算他将九术的“立法之原”概括为:“盖即圆容十八觚之术引伸类长,求其累积,实兼差分之列衰,商功之堆垛,而会通以尽勾股之变”,从而勾通了割圆术与垛积术的联系。值得一提的是,董祐诚通过逐次等分弧已经认识到:“如是至亿万分则弦与弧合,而求弧如求弦,亦用弧如用弦,一弧之数,即众弦之合数矣。”这是一种微积分思想,他的认识要比明安图深刻。在写成《割圆连比例图解》二年后,董祐诚方得见明安图《测圆密率捷法》四卷抄本,他高度评价了明氏工作后认为“于立法之原似未尽也”。董祐诚工作高明之处正是在于揭示了九术之间的关系并作出了正确的推导。他的工作构成项名达《象数一原》的主要起点,在中算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割圆连比例图解》的版本有《董方立遗书》1827年董氏刊本,现藏北京图书馆;《测海山房丛刻》本;《中西算学汇通》本;《古今算学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常德府志

    四十八卷,首一卷,清应先烈修,陈楷礼纂。应先烈,宜川人,曾任常德府知府。陈楷礼,武陵县人,举人。按常德府志,创修于明永乐年间,先后六修,尚存嘉靖十四年陈洪谟修本,其余皆失无传。清康熙九年(1670)知

  • 嬾真初集诗选

    八卷。清张用天(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张用天字用六,号诚庵,娄县(今江苏昆山)人,生卒年均不详。本集刻于乾隆甲子(1744),用天作序。其诗气体匀整,而捶字往往未坚,句法亦多沿袭。该书《四库全书总

  • 徐饴盦先生遗书

    无卷数。清徐养原撰。此书是作者的札记、考订之类的著述。所考书籍主要有《字说》、《明堂说》、《井田议》、《黑水考》、《朝鲜疆域考》、《孔子生年月考》、《孟蜀石经考》、《校淮南子》、《注五代史记例》、《御

  • 夷白斋诗话

    一卷。明顾元庆(详见《云林遗事》)撰。是编论诗,多隔膜之语。如秦韬玉诗:“地衣镇角香狮子,帘额侵钩绣辟邪”,可谓寒酸穷眼。顾元庆却称其状富贵之象于目前,品题殊误。所录之诗,多猥琐。至议蔡邕《饮马长城窟

  • 有恒心斋全集

    四十三卷。清程鸿诏撰。程鸿诏,字伯旉,安徽黟县人。生卒年不详。程鸿诏少丧父,由母亲教其读书,能读父亲遗留之书。又从明师益友游,足迹半天下。三登乡榜,一任校官。他居家来任官时,乡中饱学之士,多愿与其交往

  • 竹书纪年补证

    四卷。清林春溥(1775-1862)撰。春溥字立源,号鉴塘,福建福州人,一说闽县人。嘉庆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曾任编修、教习庶吉士、文渊阁校理等。后讲学于南浦、鹅湖、鳌峰十九年,对儒家经典著作和中国古

  • 秋林琴雅

    四卷。清厉鹗(1692-1752)撰。厉鄂事迹见《梅少集》辞目。此其词集第一卷四十七首,第二卷三十八首,第三卷三十五卷,第四卷四十一首,共一百六十一首。词似同于朱彝尊一派,故有朱、厉二家之称。其实鹗词

  • 易学全书

    五十卷。明卓尔康撰,《四库全书》已著录,内容详参十二卷本。此本为稿本,凡五十卷,内容完备。刘思生称此为原稿,较之十二卷本更为珍贵,故录此以备参考。今存稿本。

  • 四书述要

    十卷。清杨玉绪撰。玉绪字诞斯,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是书首有玉绪自序,略谓“于当代诸贤著说,随见随录,散者聚,迂者切,晦者显,疑者决,约而能该,脉络接续,故曰述要。”是书分上下截,下截全列经注,上

  • 声类表

    九卷。清戴震撰。戴氏把古韵分为九类二十部,而为之表。“每类中各详其开口合口、内转外转、重声轻声,呼等之绵琐,今音古音之转移,纲领既张,纤悉毕举,彼此相配,四声一贯,所以补前人所未为而厘之就绪者也。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