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勾股图解

勾股图解

二册。清陈厚耀(1648-1722)撰。陈厚耀,字泗源,号暑峰,江苏泰州人。康熙丙戌(1706)进士,后经李光地推荐,于1708年进京,与梅文鼎之孙梅珏成共同修书于蒙养斋,并常同康熙讨论天文、数学问题,颇得赏识,授中书科中书之职。1713年书修成后,又与梅珏成等编纂《律历渊源》。后晋升国子监司业,擢左谕德兼翰林院修撰。1719年因病告退。著作有《春秋长历》一卷、《八表根》一卷、《续增新法比例》四十卷、《勾股图解》二册。据当代学者李倍业考证,《勾股图解》写于1713年之前。全书分两大部分:一是以两数求勾股,相当于《数理精蕴》中的“勾股弦和较相求法”;另一是以积求勾股,相当于《数理精蕴》的“勾股积与勾股弦和较相求法”。以两数求勾股源于杨辉的“勾股和较十三事”,知其两事解此直角三角形问题。此类问题共有七十八种,《勾股图解》作出了其中五十种,其余可在此基础上推得。与《数理精蕴》相比,《勾股图解》继承了我国传统的勾股术,并具有自己的特色。例如勾股定理的证法,利用弦图,证曰:“股方斜出于弦方之外,而以弦长为度,又以勾方亦斜出于弦方之外,而与股方相连,则其斜出之两勾股形即弦方中所空之两勾股形。若移置入内,则适成一弦方也。”显然在此利用了“出入相补原理”。又如:“已知勾和股弦和,求股、弦。”其解为:“勾自乘,股弦和自乘,两数相减,余数折半,以股弦和除之得股。”由此可见陈厚耀完全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勾股术。第二类问题是已知勾股形的面积,另知十三事中的一事,以解勾股形,其中共有十三个问题,《勾股图解》中解决了九个问题,另有四问均有题无解。《勾股图解》开头有一小引曰:“有积即可求勾股,为前六归开方之术是也。然此唯正勾股可用,即勾三股四弦五之率耳。至于变勾股之生率不一,必须有积有弦(或有勾或有股),然后可推。今略举数条,并释其义,其余亦可推类而得之。”在解答此类问题方面陈厚耀多有创新之处。例如:“有勾股积有弦,以求勾求股”,陈厚耀认为:“此法检《算法统宗》、《数度衍》、《勾股义》、《同文算指》并阙。今拟一法于此。”其解法为:“四因积,以弦自乘,两数相减,余数开方为勾股较。又倍积,以勾股较为带纵,开方除之,得勾。”这一解法与《数理精蕴》中相同,可见这部分内容陈厚耀参加了编写。在全书卷首有一篇“钦授积求勾股法”,单独成篇,是康熙的著作。《勾股图解》原本是否刊刻出版不详,现传本为李倍业1956年所得手抄本,共六册一函,其中《勾股图解》两册,《算法原本》一册,《直线体》一册,《堆垛》一册,《借根方比例》一册。现藏陕西财政专科学校李倍业处。另外李倍业《〈陈厚耀算书〉研究》一文(载《数学史研究文集第三辑》)对《勾股图解》作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猜你喜欢

  • 远壬文

    一卷。明王世懋(详见《经子臆解》条)撰。此书乃是王世懋训导子弟之作。书中屡次强调对子弟过于亲狎之害。语言深入浅出,切中物情。是一本很好的教育子孙后代之书。书后有王三锡、钱顺德为之作的跋以及王世懋自跋。

  • 孝经管窥

    一卷。清窦容邃(1682-1754)撰。窦容邃字樗村,一字闻子,河南朱阳(今柘城)人。著述有《孝经管窥》一卷、《二思编》、《敬义堂集》。是书不用旧说,以经文中“不敢”二字为全书之枢纽,引“不敢”所在句

  • 休宁县志

    ①八卷,明李乔岱纂修。李乔岱,字宗父,又字东山,陕西洋县人,进士,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来任知县。乔岱知休宁县事五载,创议重修,延都谏邵庶总其事,设局于青云馆,志成凡八卷,曰舆地志、建置志、食货志

  • 韵府续编

    四十卷。旧本题元青田包瑜(生卒年不详)撰。包瑜字希贤。青田(今浙江瓯海)人。景泰举人,官教谕。著有《周易衍义》。按: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包瑜《周易衍义》,注曰成化中浮梁知县,因此包瑜应为明代人。视其

  • 渐西村人诗初集

    十卷。清袁昶(1846-1900)撰。袁昶字爽秋,浙江桐庐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清末大臣。戊戌政变时,曾向慈禧密告康有为。经徐用仪保荐,任太常侍卿、总理衙门行走。义和团起义时,他三次上疏,力主

  • 招远县续志

    四卷。清陈国器、边象曾修,李荫、路藻纂。陈国器,四川资阳县人,举人出身,道光年间任招远县知县。边象曾,道光间曾任招远知县。李荫、路藻招远县志,自顺治十七年(1660)知县张作砺创修后,又已二百余年未经

  • 金陵通传

    四十五卷,补遗四卷。清末陈作霖(生卒年不详)撰。作霖字雨生,号伯雨,江宁(今南京市)人,光绪元年(1875年)举人。该书为作者竭三十年之力而成。记金陵自成周以下至当世人与事、以年代为序,人以类分。仿李

  • 广韵音和急就篇

    一卷。清洪榜撰。洪氏生平见“四声均和表”。洪氏谓辨音以戴东原为最精,《四声均和表》用其例;明等以江氏《四声切韵表》为详,然多牵引古音,所考犹有未尽。乃就《广韵》之次第,为之分析,考其声母,辨其等位,注

  • 通天台

    清吴伟业撰。其生平见《梅村集》条。此剧写主人公梁朝尚书沈炯自梁亡后,身遭离乱,失路异乡,旅居长安,忧愁不堪。一天,带着小僮来到长安郊外荒凉之地,偶至汉武帝通天台遗迹。观之不禁生古今兴亡之感,恣情痛哭于

  • 读诗辨字略

    三卷。清韩怡(生卒年不详)撰。怡丹徒(今属江苏)人,生平无考。是书就经传记文诸书所引毛诗,分辨其字之异者,而定所从,尤严于字体。认为凡经传中字而《说文》中无者,皆俗字,而尽量求其古文古字以订证之——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