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匏瓜录

匏瓜录

十卷。清芮长恤(生卒年不详)撰。长恤字蒿子,原名城,字岩尹,明亡后更今名,濑北(今江苏溧阳)人。明诸生,清经学家。自明亡后,长恤谢诸生,隐居荒野,幅巾裹发,终身不变。长恤学博而能醇,经史疑义,考证尤精,作品有《纲目分注拾遗》、《匏瓜录》等。《匏瓜录》书名取《论语》“磨而不磷,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之意。此书藏家近二百年,光绪十年(1884)恽彦琦才为其作序刊行于世。全书一卷至八卷,解说《易》、《书》、《诗》、《三礼》、《春秋》、《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九卷以下是全书的《纲目》、《写法》、《体例》及《杂记》。长恤学宗宋儒,尤其推崇朱熹,但又不囿于前人,所持诸论皆自抒心得。如《易》,作者取《河图》而论,认为《河图》之数与《易·系辞上传》第九章自“天一”至“地十”之数合,而不选择《洛书》论卦变,认为程颐、朱熹的观点有错讹,朱熹之论更觉牵强。解说《尚书》“舜罪四凶,据天下咸服”一语,作者认为舜全是出于公心,如果按照吴棫、朱熹的观点,那么,不要说四个罪人不服,就是天下白姓也未必服。关于《诗经》,作者认为季札观周乐后,说“自桧以下无讥”,是因为桧国弱小而轻视它,如果以诗而论,那么桧曹之诗胜过齐陈;而季札称赞齐国的诗歌有“泱泱大风”,也是论国不论诗。作者又说司马迁《史记》中“国风好色而不淫”不是通达之论,这样笼统言之,会使魏唐等国无辜套上“好色”之名,而郑卫等国反而得到“不淫”之誉,况且不曾有好色而不淫者。关于《礼记》,作者认为《冬官》不该补,批驳了俞寿翁割裂《三礼》的错误。关于《春秋》,作者认为,“为贤者讳”不是《春秋》之义,治经之人不能援引“尊亲”为例。综观全书,于各经都有解说,均持议公正,见解独特。作者还借经义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比如,作者认为“《洪范》陈自箕子”的记录者一定是周朝的史官,史官因为箕子的缘故,改周朝年号为商朝纪年,箕子不肯臣服周朝,那么商朝虽然灭亡,还有商臣箕子存在。长恤于此是以箕子自比。又认为《蒹葭》、《无衣》是周朝的遗士遗民所作,假使周平王能因而采用,那么父王之仇可报,国势也不会不振。君王忘国仇,百姓反而不肯忘国仇;君王弃百姓,百姓反而不忍弃君王,这都是先王的遗泽,等等。这些议论又似乎是针对福王和桂王苟且偷安、不思光复而发。总之,在人品和治学上,长恤类似王夫之,只是学识稍逊。此书有清光绪十年(1884)刊本。

猜你喜欢

  • 史记集解

    一百三十卷。南朝宋裴骃撰。裴骃(生卒年不详),字龙驹,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历史学家。官至南中郎参军。他因为看了徐广的《史记音义》有独见,又认为过于省略了,于是采摘九经诸史和《汉书音义》等书为《

  • 比雅

    十九卷。清洪亮吉撰。洪亮吉(1746-1809)初名礼吉,又名连;字君直,又字稚存,号北江。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祖籍安徽歙县。乾隆十五年(1790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纂修官。嘉庆三

  • 东田漫稿

    六卷。明马中锡(1446-1512)撰。马中锡字天禄,号东田,故城(今河北故城县)人。明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出为云南佥事,改陕西,升大理少卿。正德初召为兵部侍郎,改南京工部。升左

  • 同文尚书

    三十一卷。清牟庭撰。牟庭原名牟廷相,字陌人,号默人,栖霞(今山东栖霞县)人,乾隆乙卯科优贡生,曾任观城县训导。牟庭的这部《同文尚书》,以今、古、真、伪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释疑辨惑,正伪补阙,并利用自己深

  • 余力稿

    十二卷。明徐贯(约1470前后在世)撰。徐贯字元一(或作原一),淳安(今浙江淳安县)人。明天顺元年(1457)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著有《余力稿》。是集为徐贯本人编定,由其子徐颐初刻于舒城。前有弘治十二

  • 柞蚕汇志

    一卷。清董元亮(生卒年不详)撰。董元亮,字季友,福建人。光绪末年曾在东北为官,当时的浙江巡抚增韫调他到浙江做劝业道,推广柞蚕生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柞蚕生产有了很大发展。董元亮在吸收他人经验的基础上

  • 读史论略

    二卷,汉本清杜诏撰,满洲本庆格翻译。杜诏字紫纶,号云川,江苏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以诗闻于康熙帝,后会试不第,特赐进士入词林,著有《云川阁集》。庆格字敬斋,由候补京堂,嘉庆十二年(1807年)外任江苏

  • 易传阐庸

    一百卷。明姜震阳撰。震阳字复亨,自称东楚,系淮河泗水之间人。其书以朱子《本义》为主,附缀诸说于下,而经文次第仍用王弼之本,大概是因为只见到坊刻《本义》而并未见到朱子原书的缘故。其说大体循文衍义,繁复冗

  • 敝帚草

    二卷。明杜开美(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开美,字袁度,上海人,生卒年均不详。万历年间授中书舍人,因母老乞归。著有《敝帚草》。题序前有陆维埏所作序文,称“开美曾辑其诗为《豹裘远游》刊行于世,余稿数千言

  • 于野集

    七卷。清王原(约1703前后在世)编。王原初名深,字仲深,号西亭。青浦(今属上海市)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知茂名县,有惠政,官至工科给事中,因直言降职归。学以濂洛为宗,著有《学庸正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