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医门棒喝初编 二编伤寒论本旨

医门棒喝初编 二编伤寒论本旨

《医门棒喝初编》四卷,《二编伤寒论本旨》九卷。清章楠《生卒年不详》撰。章楠字虚谷,会稽(今属浙江)人。因幼年多病而钻研医学,博览群书,取众家之长,颇受《叶天士医案》影响。曾到广东、河北等地求医。《医门棒喝初编》成于道光五年(1825)。意在“阐明医理,评论诸家之流弊,以警告后世”,故名。据《郑堂读书志》载:“今观其书,自六气阴阳论,以迄性说,凡二十六篇,冠以条例九则”,“其体例与徐回溪《医学源流论》相似,而综其大旨,总以叶天士《临证指南》为宗。”全书论述中医理论、诊法、内科、外科及痘疹证治,并附有医案。临证部分主要以叶天士、薛雪温病说为基础。尤推崇叶天士之说。其温病理论对王孟英编纂的《温热经纬》一书影响较大。《医门棒喝初集》,有的刊本又作《医门棒喝》,有道光十五年(1835)偁山书屋刻本,同治六年(1867)聚文堂刻本,1925年绍兴墨润堂书苑石印本。《二编伤寒论本旨》有的刊本又作《伤寒论本旨》。章氏认为《伤寒论》词简而义深,理法微妙,难于领会。故撰此书,为“辨别义理,证其讹谬,以其合乎意旨。”故名“伤寒论本旨”。卷一至卷四论伤寒大意、阴阳表里以及六经证治、合病、并病等;卷五至卷七论误治辨证、温病、热病、暑病之源流及证治;卷八至卷九论脉证合参及依条文之序汇集诸方。吴氏推崇张仲景辨证论治理论,对张仲景之失亦有所抨击,有一定见地。书中篇目依方有执之说,删王叔和撰例,辨脉、平脉不列专篇,而采摘其关于本论内容,列于各病证条下。间采诸家之说,自为之释,其中对温、热、暑、湿论说最为详细。其论诸家之弊,认为刘完素六气皆从火化之说,颇为至理。强调伤寒与温病不同,对六经、六气等概念有所阐发,但亦有不尽全面之处,如把温病机械地按四时分类等。此书对阐述《伤寒论》之说有一定作用,亦为后世学习研究仲景之学的参考书。有道光年间偁山书屋刻本。

猜你喜欢

  • 周易黄氏注

    一卷。辑佚书,晋黄颖撰,清马国翰辑。据《经典释文》,黄颖南海(今广东)人,曾任广州儒林从事,著有《周易注》凡十卷。《隋书·经籍志》载,其《易》注为四卷,注称梁时有十卷,已残缺。《唐书·艺文志》作十卷。

  • 农圃六书

    四卷。明周之玙(生卒年不详)撰。周之玙,字玉凫,茂苑(今江苏苏州市)人。早在周之玙之前就已经出现《陶朱公致富奇书》,周之玙对该书略作改动,重做一番编排题名为《农圃六书》。《农圃六书》分为树艺、畜牧、占

  • 辽大臣年表

    一卷。金大臣年表一卷。不著撰人名氏。该书前列诸帝系统图,后为辽、金二表,俱系年于上,并有各大臣的名爵纬排列其下。大抵是根据《辽史》、《金史》本纪中所记载的命官年月编次成书,并未做考订,仅有便于检寻之用

  • 刘公旦先生死义记

    吴下逸民撰,不著姓氏,不可考。该书记明末清初长洲刘曙以吴胜兆故被株连,为清巡抚王国宝所获,械送南京,洪承畴百计诱降,终不屈,从容就义。仅九百余字。现存《荆驼逸史》本。

  • 剧说

    六卷。清焦循(1763-1820)撰。焦循,字理堂,江苏甘泉人。乾隆时举人,未应礼部试。著名经学家。书前有作者自序,曰:“乾隆壬子于书肆中得一帙,杂录前人论曲论剧之语,嘉庆乙丑取前帙参以旧闻,凡论宫调

  • 倦圃莳植记

    三卷。清曹溶(详见《崇祯五十宰相传》)撰。《倦圃莳植记》的主要内容为记载作者从山西阳和道为官归里后,在居室“倦圃”园中种植花卉、竹树情况的书。书前有康熙甲子(1684)年间自序一篇。正文分为花卉二卷,

  • 四书参注

    无卷数,清王植撰。王植字槐三,深泽(今河北深泽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官至邳州知州。此对程朱理学特别推崇,对清人王廷诤、崔纪、傅泰等人的解说也有所采纳,但对汉儒训诂之学极力贬低

  • 朱子四书语类

    五十二卷。清周在延编。在延事不详。该书取《朱子语类》中《四书》诸卷刊行,无所损益,亦无考订发明。

  • 无町词余

    二卷。清曹锡黼(1726-1754)撰。曹锡黼,字诞文,又字旦雯,号菽圃,上海人。清代戏曲作家。曾任行人司司副、太常寺所牧、员外郎等职,去世时年仅二十九岁。其家中藏书甚富,早晚苦读不已,学识甚是渊博。

  • 清真集校本

    二卷。清郑文焯(1856-1918)撰。郑文焯,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大鹤山人、冷红词客,正黄旗汉军籍,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尝自称山东人,如词集《瘦碧词》自著“高密郑文焯”,词集《比竹余音》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