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三经札记

十三经札记

二十二卷。清朱亦栋撰。亦栋原名芹,字碧山,浙江上虞人。此书虽然也依循考据家的途轨,但深信东晋古文尚书。对于《胤征》、《伊训》、《说命》等俱列于篇,且谓武成本无错简,孔氏《书传》由来已久。例如,《说文》“旻,秋天也,虞书曰仁覆闵下则称旻天。”朱氏认为此即引孔传文。这些是他与乾嘉讲汉学诸儒显然不同之处。其他,如《易经》“需于沙衍在中也”,此书认为“‘衍’字宜属下句读,以下文‘灾在外也’句例观之,则可见矣。惠定宇引《穆天子传》,以‘衍’当属上读,无乃好异。”又《易经》“帝乙归妹”,此书认为“归妹以震,兄嫁兑妹,故六五之辞日,帝乙归妹,泰之互卦,一归妹也。故六五之辞,亦曰帝乙归妹。《易》重互卦,于此可见。世有以互卦为非《易》本义者,妄矣!”此二说均有见地。按《易·大壮》:“六五:丧羊,于易无悔。”朱子《本义》说:“卦体似兑有羊象焉。是即互体。”朱子晚年确实曾说过:“自《左传》悟得互体,而服汉儒之善于说经也。”《诗经》“泾以渭浊”,此书认为“谓泾水清,渭水浊。泾浊渭清,向属传讹。以字义言之,泾从‘’,‘’者,水脉也,其清可知。渭从胃,胃者谷府也,其浊可知。诗人之意,言泾水之清,以合渭水而浊。己之清,以夫有新婚而浊,乃以泾之清比己,非以泾之浊比己也。”此见亦可资参考。此书又引《六经以正误》,以《笺》云“故见渭浊”,当作“故见其浊”,不知《释文》云“一本渭作谓。”则无须改其字而义自通。至于所云《李中丞泾渭二水考》,未见其书。但是乾隆五十五年,高宗曾命陕西巡抚秦承恩,由陕溯甘,亲履二水之源,经其覆奏,实系泾水清,渭水浊。朱亦栋受业钱大昕之门,正当其时,难道连这一朝廷新事也没听说吗?对于“觐礼方明”,朱氏谓“方明,四方上下之神,即《虞书》所谓六宗者也。”但这一见解,惠栋《明堂大道录》已言之。又《春秋》“尹氏卒”,此书认为尹氏是鲁大夫,虽然未从《左传》作“君氏”,但乃据《左传》“郑人囚诸尹氏”,认为尹氏是鲁大夫。但《春秋经·昭公二十三年》:“尹氏立王子朝”,显然说明尹氏为天子之大夫。《公羊传》之说恐不可易。此书确有可取,但慈溪冯一梅序称其为传世之书,非炫世之书,亦未免溢美。有光绪四年武林竹简斋重刊本。

猜你喜欢

  • 开元文字音义

    ①一卷。唐玄宗撰,清汪黎庆辑。《唐书·艺文志》著录《玄宗开元文字音义》三十卷。《唐会要》云: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三月二十七日,颁示公卿。张九龄《贺御制开元文字音义状》曰:圣制《开元文字音义》三十卷

  • 桂洲集

    十八卷。明夏言(1482-1548)撰。夏言,字公谨,号桂州。贵溪(江西)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著有《桂洲集》。本集所收凡赋、诗、词八卷,文十卷,共十八卷。卷首有年谱。夏言其未相时曾以词曲擅

  • 昆山人物传

    十卷。张大复撰。张大复(生卒年不详)字元长,昆山(今属江苏)人,与归有光(1506-1571)同时。该书原来与《昆山名宦传》合为一编,题为《梅花草堂集》,后又分为两部。此前,方鹏有《昆山人物志》六卷,

  • 宝甓斋札记

    一卷。清赵坦撰。坦有《春秋异文笺》,已著录。此书未见别种刊本。观其“札记”之名,疑书中内容本不限于经部,阮元编辑经解时,摘录其说经的内容辑成此书。中间时引程瑶田、丁杰、董丰垣诸人之说,文下间有戚学标、

  • 文选纂注

    十二卷。明张凤翼(1527-1613)撰。张凤翼字伯起,号灵虚,长洲(今江苏南京)人。嘉庆四十三年(1564)举人。张凤翼著有传奇《红拂记》、《祝发记》、《窃符记》、《灌园记》、《虎符记》等(合为《阳

  • 曲涧遗稿

    十五卷。明孙奎(约1624年前后在世)撰。孙奎,字启文,江西南城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以讲学为事,故诗文多杂俚语,亦非所长。其笃信堪舆之说,反复辨明,不一而足。其《风水评》一篇,援引营洛卜兆事及驳朱彦修

  • 论语大学偶记

    一卷。清汪德钺撰。德钺有《周易偶记》。是书敷畅朱义,颇有新得,其说《论语》谓朱论以“效”与“觉”释“学”字,后人或肆诋病,德钺据《易》与《白虎通》证之。说《大学》一篇,自“诚意”以至“平天下”皆从发处

  • 胡氏禹贡图考正

    一卷。清陈宗谊撰。陈宗谊字孝宫,广东番禺人,五品卿衔,陈澧之子。本书刊行时附于其父陈澧《东塾丛书·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之后,所以王先谦刻《皇清经解续编》时,误题此书为陈澧所作。本书虽名为“考正”,但对

  • 萝月轩诗集

    八卷。清史筠撰。史筠,生卒年不详,字湘霞,号石门女史,山东济宁人。清代诗人。此书有道光十五年(1835)刊本。

  • 禅门口诀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禅门口诀》一书,是智门人弟子杂记其平时教诫及问答内容的书。全书有二十二则,约五千余言,皆说六妙门中调息治病之事。晓知出家僧人习禅坐禅应注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