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升庵集

升庵集

八十一卷。明杨慎(1488-1559)撰。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省)人。杨慎幼年警敏,文才出众,十一岁能诗,十二岁拟《吊古战场文》、《过秦论》,为时人称之。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三年(1524年)召为翰林学士。世宗时,因力谏下狱,后谪戍云南永昌,自此以后,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达三十余年。杨慎学问渊博,著作甚丰,多达一百余种。《明史·杨慎传》载:“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主要著述有:《升庵集》《遗集》《丹铅余录》、《谭苑醍醐》、《广夷坚志》、《古今谚》、《诗话补遗》、《词林万选》、《风雅逸篇》、《三苏文范》、《滇程记》、《滇载记》等。是集为明张士佩所编。在此之前,杨慎诗文曾有各种选本刻印行世,如嘉靖十六年(1537年)刊刻的《升庵南中集》七卷,后又有《续集》四卷;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刊刻的《杨升庵诗》五卷;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刊刻的《升庵诗集》九卷,《文集》十二卷;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刊刻的《升庵七十行成稿》二卷等。直到万历十年(1582年)才由张士佩汇集成《升庵先生文集》,凡八十一卷。简名《升庵集》。因是集刊刻于四川,故亦称蜀本。其中,赋及杂文十一卷,诗二十九卷,札记四十一卷。是张士佩根据其《丹铅录》、《谭苑醍醐》诸书,删除重复、分类编次而成。其诗内容广泛,既善为嘲讽之辞,又长于抒情之作,虽不专主盛唐,然亦有拟古之风,以工丽华美、情韵深长而著称。但亦有过于愁艳之弊病。慎亦能文,其文多寄情山水、应酬之作,但文学色彩不浓。此书有明万历年间刻本(即蜀本),存世,并被收入《四库全书》。

猜你喜欢

  • 唐余纪传

    二十四卷。陈霆撰。陈霆字声伯,明代德清(今浙江德清县)人,弘治壬戌(1502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正德(1506-1521)初以忤刘瑾谪判六安,瑾诛,起历山西提学佥事卒。陈霆博洽多闻、留心风教,有《

  • 终南仙馆石刻

    二卷。清张祥河刻。张祥河字诗舲,张得天之孙。此是张祥河为陕西巡抚时,以家藏米芾、祝允明、莫云卿、董其昌四家之书,摹刻于终南山馆。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成。此刻所收的祝枝山《草书诗三百首》、莫云卿

  • 性理真诠

    四卷。法国人孙璋(?-1767)著。璋字德昭,一字玉峰,耶稣会士,雍正六年(1728)入中国。中俄交涉时任译员,后卒于北京。是书凡四卷,第二、三卷又析为上、下两卷,实为六卷。第一卷言灵性之体,第二卷言

  • 彭水县志

    四卷首一卷,清庄定域纂修。庄定域,曾任彭水县知县。彭水县志创修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县令朱尔捷,属稿未定。康熙四十八年(1709)县令朱文彬始刻成书四卷,乾隆二十六年(1761)县令梁国林再修,嘉

  • 鸿苞

    四十八卷。明屠隆(详见《考盘余事》条)撰。此书是屠隆晚年所著,其言放诞而驳杂,且将杂文、案牍一同编入其中,从而使体例饾饤互见,甚为芜杂。内容大旨耽于二氏之学,引而加于儒者之上。谓周公、孔子大而化之之谓

  • 瞻园词

    二卷。续一卷。张仲炘撰。张仲炘,字慕京,号次珊,江夏(今湖北武汉)人,张凯嵩之子。生卒年不详。光绪三年(1877)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转任御史、给事中等职。他虽曾参加过北京强学会,但对戊戌变法持反对态

  • 周易本义附录纂疏

    十五卷。元胡一桂(1247-?)撰。胡一桂字庭芳。号双湖,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宋景定五年(1264年),领乡荐,试礼部不第,遂退居教授乡里以终。事迹具《元史本传》。胡一桂的父亲胡方平,从沈贵宝,董

  • 四书疑言

    十卷。清王廷植撰。廷植榜名廷柱,字实丞,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官至山东兵备道。是书首有李元度序、陈三立序、毛庆藩序及书,又有自作凡例。疑注疑朱注,《大学》就旧本解释,义未尽者别为说,《中庸》也统释

  • 狗咬吕洞宾

    一卷。清叶承宗(详见《孔方兄》)撰。本杂剧借真人写假事,以民间传说为题材。故事大致为:宋时书生石介笃学有志,乐善嫉恶,因犯夜禁,被太师蔡京之弟蔡寄拘押。吕洞宾到蔡府施仙术,变化多端,蔡寄有感,遂放了石

  • 剪灯新话

    四卷,附录一卷。明瞿佑(1341-1427)撰。瞿佑一作“瞿祐”,字宗吉,别号存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文学家。洪武初年入仕,官国子助教。永乐间,官周王府右长史。一生著作甚富,有《乐府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