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中外音韵通例

古今中外音韵通例

一卷。清胡垣撰。胡垣字紫庭,浦口(今江苏江浦县)人。是书有王先谦序,谓此书“以等韵辨方音,即方音求古韵,并欲有心人依此例广注方音,期于萃音韵之全,览古今之要”,可知胡氏欲从等韵入手阐明方音与古韵。胡氏所据是清末的江浙方音。但胡氏在论述中很强调所作韵图的综合性,他说:“是编音呼声谱总谱,不拘何方字书韵书,皆得以辨其异,会其通。”谓可以囊括古今中外的语音骨架,可使各地语音“总汇一区,使万方可以类聚而群分”,谓“古韵、今韵、等韵三家皆得其通”。是书订声韵总谱十五图。将韵母分为十五部,并对其发音加以描写:舌向上“根”、舌穿牙“坚”、舌抵牙“基”、舌搜牙“孑”、舌向下“钩”,而“冈”、“甘”、“该”、“家”、“高”各韵的发音都是“张口”,“公”、“官”、“支”、“歌”、“孤”各韵的发音都是“笼口”。这十五韵分为开口正呼、开口副呼(齐齿)、合口正呼、合口副呼(撮口)。将声母分为二十二类,分属喉、腭、齿、牙、唇、轻唇。其分类为喉音:根(见)、铿(溪)、亨(晓)、恩(影);腭音:登(端)、吞(透)、能(来)、仍(穰);齿音:真(照)、称(穿)、申(审)、人(日);牙音:增(精)、层(清)、僧(心)、颍(耶);唇音:奔(邦)、喷(滂)、扪(明)、闻(微);轻唇音:分(非)、文(喻)。声调分为五声:阴平亨、阳平痕、上声很、去声恨、入声赫。胡氏将十五韵分列为十五图,每图横列声母,注明属于喉、腭等;纵分四栏,分属开齐合撮。一栏之内再分五行,分列阴平、阳平、上、去、入五声之字。声、韵、调交合之处列出反切及该小韵的代表字。韵目下注明方音,如“根”韵一图注明“扬州读根韵入声最清”,“福建读根韵如工韵,沔阳读根韵如坚韵”。有音无字之位也都填充切语。是书通例凡一百九十五条,始音呼声韵四图、总谱十五图读法十六条,次平侧声七条、开合呼三条、通转韵五条、音母十四条,次补空五条、韵母领首字二条,次合声翻切法九条、分等法七条、留清去浊法二条、配宫商入乐五条、双声叠韵三条、诗学平仄法一条,次先儒韵学三条、古今韵学四条、今古通韵法三条,次《诗经》韵法五条、《尔雅》韵法三条、群经韵法三条、《文选》韵法一条、《说文》及古字俗字韵法二十四条,次方音十三条、翻译十九条、隐语传声四条,次音韵明理十三条,次自述三条。是书一名《味根轩韵学》,有光绪十四年(1888年)刊本。

猜你喜欢

  • 钟鼎逸事

    一卷。明李文秀撰。李文秀,昆明(今属云南)人,黔宁王沐英府中太监,生卒及事迹不详。《钟鼎逸事》一书主要记述黔宁王沐英逸事,前列祠堂碑记三篇,然后是言行拾遗录十一条,每条之后皆附有李文秀论,书末附唐愚士

  • 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

    十卷。清阮元撰。阮元,详见《两浙金石志》条。本书以阮元所得各拓本,属平湖朱为弼编定审释,辨释疑文,稽考古籍。国邑大夫之名,可补经传所未备;偏旁篆籀之字,可补《说文》所未及。将关涉经传者辑为二卷,刻入学

  • 楚辞听直

    八卷。《楚辞合论》一卷。明黄文焕(详见《诗经考》)撰。此书包括《楚辞听直》、《楚辞合论》两部分。《听直》作于狱中,其命名取屈原《九章·惜诵》“命咎繇使听直”之语,以寄托自己冤屈不平的感慨。卷首有黄氏崇

  • 中庸旧文考证

    一卷。清朱日佩(详见《大学旧文考证》)撰。是书大旨,与《大学旧文考证》同。大抵援据旧文,以及近儒钱大昕之说居多。有《考异》所未及举的,如“率性之谓道”,“率”即《说文》中“”字的省写。“索隐行怪”,“

  • 华凤超年谱

    二卷。清华袁黄述。袁黄,明清之际江苏无锡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为谱主华允诚(详见《高子年谱》)之子。此谱首录汪琬所撰华允诚传、徐坊所撰墓志铭等,后附入祠事略、宗谱传赞,末附一卷,汇记康熙年间建祠之事。

  • 答疑孟

    一卷。清陈钟英撰。钟英字英多,江苏吴江(今江苏吴江)人。是书就司马光“疑孟”诸条,各为说以驳之,与宋余允文《尊孟辨》援义多同,而词不相袭。该书有道光六年(1826)刊本。

  • 覆瓿草

    六卷。明林烃(约1575年前后在世)撰。林烃,字贞耀,福建闽县(今福州)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事迹见《明史·林瀚传》。著有《覆瓿草》。是集。凡六卷。首有王稚登

  • 湖山集

    十卷。宋吴芾(1104-1183)撰。吴芾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县)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迁秘书省正字,以不附秦桧劾罢。后除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孝宗即位,累迁礼部侍郎,以

  • 类编历举三场文选诗义

    八卷。元刘贞仁撰。刘贞仁事迹不详,仅从卷首题名得知。据《元史·选举志》记载,元代科场考试共三场。汉人、南人的第一场是明经经疑二问,经义一道,各治一经。第二场是古赋诏诰章表。第三场是策一道。可见“诗义”

  • 论语余说

    一卷。清崔述((1740-1816)撰。述字武承,号东壁,直隶大名(今河北大名)人。中乾隆二十五年(1760)副榜。曾为罗源、上杭县知县。是书首论后儒格物穷理之说不如圣人言学之善,次释《论语》之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