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说海

古今说海

一百四十二卷。明陆楫(生卒年不详)编。陆楫,字思豫,明上海(今地名同)人,赠礼部侍郎。陆深之子也,其它生平事迹及著述不详。此书约刊成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唐锦序言中称:“凡古今野史外记,丛说脞语、艺书怪录、虞初稗官之流,靡不品骘抉择,区别汇分,勒成一书,刊为四部,总而名之,曰古今说海。”全书共分四部七家:一说选部,载小录、偏记二家,收录《北征录》一卷(明金幼孜撰)、《北征后录》一卷(明金幼孜撰)、《北征记》一卷(明杨慎撰)、《平夏录》一卷(明黄标撰)等十五部书;二说渊部,载别传家,收录《洛神传》一卷(唐薛莹等撰)、《林灵素传》一卷(宋赵丐时撰)、《中山狼传》一卷(宋谢良撰)等六十四种书;三说略部,载杂记家,收录了《宣政杂录》一卷(宋江万里撰)、《三朝野史》一卷(元吴荣撰)、《霏雪录》一卷(明刘绩撰)等三十二种书;四说纂部,载逸事、散录、杂纂三家,收录了《汉武故事》一卷(汉班固撰)、《炀帝海山记》一卷(唐韩偓等撰)、《行营杂录》一卷(宋赵葵撰)、《虚谷闲抄》一卷(元方回等撰)、《乐府杂录》一卷(唐段安节撰)、《损斋备忘录》一卷(明梅纯撰)等二十一种书,四部共辑录前代至明小说一百三十五种,每种各自为帙,多选杂记传奇,以唐、宋小说为最多,是我国最早的小说专门丛书。每篇虽略有增删,但故事大致完整,虽不及南宋曾慥的《类说》所收之书之罕见,又不及明陶宗仪《说郛》所收之繁富,但此书于所收之书皆削其浮文,存其始末,则又较二书为详赡。使古人单篇零种,赖以传世,有网罗放失之功。此书所收各种,尚颇有根据,在明人杂纂之中,犹属不甚伪妄者。但其所收一百三十五种之中,说渊一部,至六十四种,其间除宋、明人所著《林灵素传》、《海陵三仙传》、《辽阳海神传》、《中山狼传》四种之外,余皆从《太平广记》中录出,将其撰人及出处抹去,未免有欺人之嫌。有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云间陆氏俨山书院刊本,此本分装四十册,现存于北京图书馆。另有明万历刊本、文津阁本(此本称此书为一百三十九卷)清道光元年(1821)苕溪邵氏酉山堂刊本、清宣统元年(1909)上海集成图书公司排印本、民国四年(1915)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及《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周广庵全集

    三十八卷。清周金然(约1687前后在世)撰。金然,字广庵,上海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三十一年(1692)进士,官至司经局洗马。著有《周广庵全集》。此集为《周金然全集》。共三十八卷。由七部分组成。包括《饮

  • 渔樵对问

    一卷。旧本题宋邵子撰。邵子,即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字尧夫,谥康节,其先范阳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其为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后居洛阳,与司马光、吕

  • 书法雅言

    一卷。明项穆撰。项穆生卒年不详。王稚登为其作小传,称其初名德枝,郡大夫徐公改其名为项纯。后又更名为项穆,字德纯,号贞元,亦号无称子。项穆是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项元汴之子。项元汴是鉴藏书画的名家,名甲

  • 毛诗订本

    七卷。清吴懋清(详见《毛诗复古录》)撰。此书成于道光癸卯(1831)年。时吴氏年已七十。卷首自序述其治诗大旨,经文则并列诸家,据《尔雅》以订其误,古通者听之,异义者存之,其序苟有一字可存则据古籍衍成之

  • 英夷入粤纪略

    二卷。未著撰人。书约成于道光二十四年-二十五年(1844-1845年),记事始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则徐赴粤禁烟,止于二十四年(1844年)耆英到粤办理善后,主要内容记载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一年(

  • 左鉴

    十卷。清杨潮观(1710-1788)撰。潮观字闳度,号笠湖,金匮(今江苏无锡)人。乾隆元年(1736)举人,官四川泸州知州。除《左鉴》十卷外,还著有《周礼指掌》六卷、《吟风阁杂剧》四卷、《笠湖诗稿》。

  • 明苏爵辅事略

    一卷。清苏泽东辑。泽东字选楼,广东东莞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苏爵辅名观生,字宇霖,东莞人。崇祯时曾任户部员外郎。唐王永历时任东阁大学士。唐王死后,他与何吾驺等在广州拥立唐王之弟聿,被封为建明伯,掌兵部

  • 质疑录

    一卷。明张介宾(详见《类经》)撰。此书成于明天启四年(1624),为张氏晚年之作,旨在纠正前人之偏执谬误。作者主张偏于温补,故重在正刘完素、张元素、朱震亨诸家偏于寒凉攻伐之失。书中之论凡四十余条,刻析

  • 空同子纂

    一卷。明李梦阳(参见《空同子》条)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此书,题“无撰者名氏”。《四库》馆臣认为此书并非李梦阳所作,而是他人节取李梦阳《空同子》内容的十分之二三而刊刻售卖,欺蒙世人以获利。但《中

  • 御解道德真经

    四卷。宋徽宗赵佶(1082-1135)撰。赵佶崇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他对《老子》极为推崇,认为“其辞简,其旨深,学者当默而深造之”。认为《老子》一书是周末道降德衰时,老子为明道德之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