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尚书残卷

古文尚书残卷

本书为敦煌本《古文尚书》残卷,为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残卷五,共存《古文尚书》十七篇半。其中甲卷为《夏书》四篇,乙、丙两卷为《商书》七篇,丁、戊两卷为《周书》六篇,另外还有《顾命》篇的残片九行半,都是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卫包改《古文尚书》为今文以前的作品。在卫包奉诏改字之后,晚唐五代乃至两宋以后,古文和隶书的《尚书》本子也渐渐不传,在这种情况下,郭忠恕和薛季宣的伪书就出现了。清代乾嘉以后,文字、考据之学兴盛,然而由于没有见到古文本《尚书》,只是根据郭忠恕和薛季宣的本子来研究《古文尚书》。或以为是,或以为非,皆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段玉裁云:“《经典释文·叙录》曰:‘今宋、齐旧本,及徐、李等音,所有古字,盖亦无几。穿凿之徒,务欲立异,依傍字部,改变经文,疑惑后生,不可承用。’按此则自唐以前,久有此伪书,盖集《说文》、《字林》、魏石经及一切离奇之字为之。传至郭忠恕,作《古文尚书释文》,此非陆德明释文也。徐楚金、贾昌朝、丁度、宋次道、王仲至、晁公武、宋公序、朱元晦、蔡仲默、王伯厚皆见之。公武刻石于蜀,薛季宣取为《书古文训》。此书伪中之伪,不足深辨。”(《古文尚书撰异序》)段氏此言,确实非常有道理。现在以此敦煌本《古文尚书》的残卷来比较一下,就知道陆德明所言皆是有实证之语,郭忠恕之伪书,也就大白于天下了。敦煌本《古文尚书》的出现,对于澄清这一历史悬案,具有重大的意义。以之与郭、薛二人的本子加以对照,不相符合者几乎有十之八九,足证二书之伪,而薛季宣的《书古文训》,则显然是由郭忠恕的《古文尚书释文》一书来的。有了这部敦煌本的《古文尚书》(残卷),也可以证明清人诸说孰是孰非了。现在日本还收藏有《古文尚书》旧时的抄写本,年代与敦煌本的这部《古文尚书》(残卷)大致相仿,二者可以互为参证,配成全本的《古文尚书》。敦煌本《古文尚书》残卷为敦煌卷子本之,今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猜你喜欢

  • 永顺县志

    ①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魏式曾、康赓修,李龙章纂。康赓,昆明人,曾任永顺县知县。李龙章,广东人,举人,曾任安仁县知县。永顺县志创修于雍正年间知县李瑾。乾隆十年(1745)知县王伯麟再修,五十八年(1

  • 缶庐诗

    四卷。清吴俊(1818-?)撰。作者介绍见《缶庐别存》。此集收吴俊之诗俊诗清远闲放,超然尘寰之外。如《自题松石间独坐小像诗》,胸襟超迈。自序云:“私读古人诗仿为之,如盲人索途,不知东西南朔,积久成帙。

  • 古文原始

    一卷。清曹金籀(生平不详)撰。是书专取古文象形字(间用小篆)三百八十四字,每字载出自某书某器,分为天地、人、鸟兽鱼虫草木、宫室衣服舟车器用四大类依次排列,以“一”始而以“癸”终。《凡例》谓:“古人字少

  • 周易经典证略

    十卷。清何其杰撰,何其杰字俊卿,山阳人,同治甲子(1864)举人,官至内阁中书。据此书凡例:“纯以他经解此经。或籍证子史诸集,皆与易义词异而义同者,或时有采辑解易各家注释,则列入夹注中。”故凡经史子集

  • 建安县志

    十卷,清崔铣修,陆登选纂。崔铣,太平(安徽当涂)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举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任建安县知县。陆登选,邑人,曾任浙江分水县知县。崔铣任县令后,以旧志多毁于战乱,恐志乘久阙使旧

  • 脱影奇观

    三卷。续编一卷。英国德贞撰。德贞名约翰,伦敦传教会教士,于同治二年(1863)入中国,光绪二十年(1994)卒于北京德贞曾于北京崇文门内设医院行医有年,同时带有照像机,当时称聚影匣,为中西友人照像,当

  • 通鉴纲目测海

    三卷。元何中(1265-1332)撰。中字太虚,一字养正,抚州乐安(今属江西)人。年少钻研古学,家藏书万卷,手自校雠,与门人讲述《易》、《春秋》之学。至顺二年(1331),行省请讲授于龙兴路(今江西南

  • 秘阁元龟政要

    十六卷。明佚名撰。书中所记皆明太祖事。但起于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取常熟,终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首尾皆不完整,盖前后各失一册。今本卷第又经传写者改题。书内容大致与太祖实录相出入,亦

  • 练音集补

    七卷。清王辅铭编撰。(生平见《国朝练音集》条。)卷一为“宦志”,皆系宋天圣以后至弘治在嘉定为官之人所作;卷二至卷五为嘉定人所作之诗;卷六为附卷,皆流寓、游览人所作;卷七为外卷,乃释道之人所作。然其版后

  • 诗经摘葩

    八卷。清孟道光(生卒年不详)撰。道光字泰瞻,又字少湘,湖南人,生平事迹不可考,只知大约生活在乾嘉年间。书以笔华楼所刻《诗集传》为底本说诗。说诗之语,皆列书眉,间有旁批。经文集传之旁,多有墨笔圈点,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