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发明
一卷。清张耕撰。耕字芸心,山东滕阳人。尚撰《切韵肆考》等。是书分古韵为二十五部:①阿、②乌、③垩、④膺、⑤噫、⑥亿、⑦翁、⑧讴、⑨屋、⑩央、⑾天、⑿约、⒀婴、⒁娃、⒂戹、⒃殷、⒄衣、⒅乙、⒆安、⒇霭、(21)遏、(22)音、(23)邑、(24)醃、(25)。大抵本戴震之说,惟分缉盍与侵谈各为二韵,盖采取王念孙之说也。每部之字先录,次书流变,然后遍采顾江戴诸家之说以观其会通。是书征引典籍,博采众论,脉络井然,于韵学虽无甚发明,亦有用之书也。有道光六年(1826年)芸心堂刊本。
一卷。清张耕撰。耕字芸心,山东滕阳人。尚撰《切韵肆考》等。是书分古韵为二十五部:①阿、②乌、③垩、④膺、⑤噫、⑥亿、⑦翁、⑧讴、⑨屋、⑩央、⑾天、⑿约、⒀婴、⒁娃、⒂戹、⒃殷、⒄衣、⒅乙、⒆安、⒇霭、(21)遏、(22)音、(23)邑、(24)醃、(25)。大抵本戴震之说,惟分缉盍与侵谈各为二韵,盖采取王念孙之说也。每部之字先录,次书流变,然后遍采顾江戴诸家之说以观其会通。是书征引典籍,博采众论,脉络井然,于韵学虽无甚发明,亦有用之书也。有道光六年(1826年)芸心堂刊本。
六卷。清王建常撰。王建常字仲复,陕西渭南人,生卒年不详。据王钺在其《大学直解》序中所言,知其以明之遗民自居而不肯事清达四十余年,则王建常可能卒于康熙三十年以前。本书对于治历、治水二事论述较详,也较为确
十二卷。明申时行(1535~1614)撰。时行字汝默,号瑶泉,谥文定。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明代学者。嘉靖四十一年(1562)举进士,授修撰。历左庶子,掌翰林院事。万历五年(1577)由礼部右侍郎改
一卷。劳乃宣撰。劳氏依王照字母,定京音五十母、十二韵,参考文字偏旁,制定声母韵母符号,称为简字。实即注音字母之前身也。有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刊本。
八卷。不著撰人名氏,也无年月。但从《吏部铨选则例》纂修过程来看,即知本书是锡珍等奉敕纂修的八十七卷书的一部分,成于光绪十一年(1885)。书中所记本应都是文官守制、终养、出继、入籍、更名、复姓等事,但
一百卷。作者生卒年仕履均不详。此书抄本之首有籍圃主人,麦溪、张氏二人小印,但不知著书之人或藏书之人。书中内容是杂采诸子学说,分人伦、性行、学业、政事、人事等五门,每门之中又各分子目。论述每一事件之间则
一卷。清姚鼐(详见《左传补注》)撰。该书是作者所撰《三传补注》中的一种。作者治《春秋》贯通三传,不专守一家之说,往往引三传互相证明,择其义长者从之。该书引《左传》、《公羊传》之说以证《穀梁传》之义,对
六卷。清吴翌凤(1742-1819)编辑。吴翌凤,字伊仲,号杖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庆诸生。少寓陶氏东斋,攻读史书,工诗文。有《吴梅村诗集笺注》、《与稽楼丛稿》、《唐诗选》、《怀旧集》、《印须集
十二卷。明卢雍撰。卢雍,字师邵,江苏吴县人,生卒年未详。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四川提学副使。著有《祥刑要览》、《石湖志》、《方舟集》、《联舫集》诸书。此为师邵诗文集。嘉靖时弟卢襄编辑。门人长洲(
一卷。明苏伯衡(生卒年不详)撰。苏伯衡字平仲,金华(今属浙江省)人。本宋苏辙之后裔,因苏辙之子苏迟守婺州,而举家迁往婺州。苏伯衡博洽群籍,精于古文辞。元末贡于乡,洪武初征入礼贤馆,后为国子监学正,以荐
八卷。明末萨囊彻辰(1604-?)撰。萨囊彻辰,成吉思汗后裔,亦称小彻辰萨囊,鄂尔多斯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贵族。此书成于清康熙元年(1662),初为蒙文抄本,乾隆年间译为涩文。材料取自《红册》、《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