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可园诗存

可园诗存

二十八卷。清陈作霖(约1890前后在世)撰。陈作霖字伯雨,江苏江宁(今南京)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元年(1875)举人,卒年八十四岁。《可园诗存》共收古、近体诗一千六百七十余首,首卷曰《烬余草》,依次为《泛梗草》、《观濠草》、《浮淮草》、《泛湖草》、《京江草》、《喜闻草》、《息影草》、《上计草》、《课圃草》、《倦游草》、《冶簏草》、《祥琴草》、《旷观草》、《石城草》、《盛山草》、《蟠园草》、《近游草》,末二卷曰《蠹窠草》。集中之诗所作时间始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终于宣统二年(1910),记叙了陈作霖一生经历,可把诗集当作其年谱看。其诗境发生过三次变化:少年时期谈经咏史、即景言情;青年时期遭逢太平天国时的战乱,诗情为之一变,长歌告哀,幽忧抑郁,《感事新乐府》九首、《哀江南后曲》、《江南总统行吊将军门国梁》等诗都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壮年时期恰值“同光中兴”,他醉心科举,角胜名场,诗风又为之一变,《上计草》中的诗篇,就是光绪初年两应礼部试所作;进入暮年,屡试不第,遂淡泊进取,诗境再变,其内容多写超然物外之情,寄意山水之兴,时有讽喻之吟,登临之作。如《蔡村早发》:“上书已报罢,倚闾望我归。驱车出都门,不敢稍迟回。”七律《述怀》有句云:“三春芳草牵情切,几辈黄粱入梦酣。”都是这一心情的流露。语言轻巧平实,感情纡徐恬淡。有宣统庚戌江宁陈氏刊本。又有1919年铅印本。

二十八卷。附《可园词存》四卷。陈作霖(1837-1920)撰。陈作霖,字雨生,又字伯雨。江苏江宁(今南京市)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后经春闱三试,被放南归,自此便息影家山,淡于进取,研读文史,潜心著作。曾任江宁府志局分纂,主讲各书院。晚年曾助徐世昌编辑《晚晴簃诗词》。主要著作有《可园诗存》、《可园文存》、《可园词存》、《寿藻堂文集》等。《可园诗存》首卷名《烬余草》,其次依序为《泛梗观壕》、《浮淮泛湖》、《京江喜闾》、《息影上计》、《课圃倦游》、《冶麓祥琴》、《旷观石城》、《山蟠园近游》,最末为《蠹窠草》。起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六月,终于宣统二年(1910),共收古近体诗一千六百七十余首。陈作霖自序谓己年才龆龀,即喜为诗,平生诗境三变,此天运之所为,人事即因之以异。上无宗派之别,下无门户之分,适成为可园之诗,而一生之阅历寓焉。《可园词存》四卷为《炙簧新谱》、《琴心阁忆语》、《洗红簃忧词》、《花枝楼梦吟》,共词一百二十八阕。其自序云:“六十以后始学填词,家国伤心,寄情楚些,肠回堪诉,律细未谙,过而存之,聊自怡阅而已。”有宣统庚戌(1910)江宁陈氏刊本。

猜你喜欢

  • 中庸疏略

    一卷。清张沐(详见《大学疏略》)撰。沐于五经都有《疏略》,其中《周易》、《书经》、《诗经》、《礼记》、《春秋》等,四库已著录,而独遗此书。是书大意称《大学》是平天下之书,《中庸》是性命之书。平天下必本

  • 吕公实政录

    七卷。一名吕新吾先生实政录。明吕坤(详见《四礼疑》条)撰。此书,所载均为吕坤历官条约之类。第一卷为明职,第二卷至第四卷为民务,第五卷为乡甲约,均是吕坤任山西巡抚时所作。第六卷为狱政,第七卷为宪约,是吕

  • 新修怀庆府志

    三十二卷,首一卷,图经一卷,清唐侍陛修,洪亮吉等纂。唐侍陛,江苏甘泉(今江苏江都县)人,荫生,乾隆五十一年(1786)任分守彰卫怀三府地方兼管河北河务水利兵备道。洪亮吉(1746-1809),字君直,

  • 停骖录

    一卷续录三卷。明陆深(详见《南巡日录》条)撰。此书是陆深罢山西提学佥事南归时所作。前录成于明嘉靖九年(1530),续录成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杂录诗话、文评、朝章、国典、经义等,也间有考证。其朝

  • 绘图列女传

    十六卷。明汪某撰。汪某佚名,新安人。书前有汪庚序,以为此书为道昆作。以道昆万历十四年(1586)所刻《弘明集》、《广弘明集》字体证之,该书亦为万历年间所刻。书中纪年止于万历元年(1573),成书必在万

  • 三忠传

    一卷。清末荣禄(1836-1903)编辑。荣禄满洲正白旗人。满族。瓜尔佳氏,字仲华。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军机大臣,助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该书记其祖父塔斯哈、伯父长瑞、父亲长寿。塔斯哈官至喀什葛尔

  • 圣济经

    十卷。宋徽宗(1082-1135)撰。宋徽宗皇帝赵佶,喜诗文,善书画,通医学。北宋一朝,皆重医学,徽宗自己好此道,所重尤甚于历代皇帝。《圣济经》传为徽宗亲撰,又名《宋徽宗圣济经》。此书于政和八年(11

  • 资治通鉴

    二百九十四卷 北宋司马光等撰。又考异、目录三十卷。是北宋时代修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下迄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司马光之外,参加编

  • 吴船录

    二卷。宋范成大(详见《骖鸾录》)撰。淳熙四年(1177)五月,范成大从四川制置使离任,取水路赴临安(今浙江杭州),本书即记其从成都至杭州沿途见闻。其中对于古迹形胜记载最详,并多有所考证,或纠正前人记载

  • 易经小传

    二十卷。明郑友元撰。据《湖广通志》,郑友元字元章,湖北京山人。天启二年(1625)进士,官至御史。该书将《彖传》接在经文卦辞下,而把《文言》之释彖者分出来附在《彖传》后面,接下来是《大象》、《爻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