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叶韵汇辑

叶韵汇辑

五十八卷。清梁诗正等撰。梁诗正字养仲,浙江钱塘人。雍正八年(1730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十三年(1735年)以母忧归。高宗即位,召南书房行走。乾隆三年(1738年)补侍讲学士,累迁户部侍郎。十四年(1749年)加太子少师兼刑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协办大学士。二十八年(1763年)授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寻卒,谥文庄。是书字数及部分皆仍《佩文诗韵》之例,惟以今韵之离合别古韵之异同,如江韵独用,则一韵为一部,东冬两韵同用,则两韵为一部,支微齐三韵同用则三韵为一部。每部皆附叶韵,略如吴棫之《韵补》。只是《韵补》于今韵每部皆附叶韵,此书则一部独用者附本部末,诸部同用者即总附诸部末,如“蒙”字叶莫邦切,则独附江部后;“江”字叶户公切,则总附东冬二部后;“鱼”字叶鱼羁切,则总附支微齐三部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夫古今声音之递变,亦如大小篆隶八分之递变,或相因,或迥不相近。以迥不相近之音施于歌咏,于古虽有征而于今不能悉协。唐人古诗大抵皆相近之音,故东冬江古音虽同,而此书东冬自为部,江自为部;支微齐佳灰古音虽同,而此书支微齐自为部,佳灰自为部,皆取不戾于古而可行于今也。”至于叶韵“此书所录,惟据古书注有是音者,使以类相从,明前有所承即后有所本。不复旁牵博辨,致枝蔓横生,解结释纷,尤为得要,于数百年讲古韵者,诚为独酌其中矣。”是书有殿刊本。

猜你喜欢

  • 拟易

    无卷数。明张武略撰。作者为何处人不详。此书自序谓其读易,深绎其义,不过是戒占者以退让谦下之道,明哲保身之机,此乃全书之大旨。因而作者所拟只有四卦:一曰退,二曰忍,三曰默,四曰恕,以退拟遁,以忍拟离,以

  • 万青阁全集

    八卷。赵吉士(1628-1706)撰。赵吉士,字天羽,号恒天、寄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顺治八年(1651)举人。康熙七年(1668)任山西交城知县。后以功擢户部主事。吉士善诗文,常招聚一时名俊游宴

  • 颐情馆诗钞

    二卷。《诗外》一卷。《续诗钞》一卷。清宗源瀚(1834-1897)撰。宗源瀚,字湘文,上元(今江苏江宁)人,官至温处道,兼职嘉湖和宁波府。精通地理,喜欢收藏,敏于吏事,曾在湖州兴水利,在宁波筹海防。著

  • 艺林剩语

    十二卷。明顾成宪(生卒年不详)撰。顾成宪字初章,松江(今属上海)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十二卷,或杂举古事而缀以论断,或自立议论而证以古事。其内容无大新意,但也没有什么疵谬。卷首有万历二年(1574)陈

  • 逸经

    一卷。清吕调阳述。吕调阳,生平事迹、号、籍贯及生卒年不详。这本书收录了《周书》大匡解、皇门解、周祝解、王佩解、作铭解、王会解、文王官人解、谥法解、芮良夫解,凡十篇。录《大戴礼记》夏小正、诸侯衅庙、公冠

  • 两晋解疑

    一卷,明唐顺之撰。作者生卒年代及生平事迹见于前《两汉解疑》条。《两晋解疑》在持论上与《两汉解疑》相类,都有许多乖舛悖理之处。唐顺之的学问文章具有根据,而论史却如此纰缪,大概是因为作者欲图出奇胜人,反而

  • 原诗

    四卷。清叶燮(详见《江南星野辨》)撰。是书为论诗之语。分内篇外篇,又各分上下。其内篇为诗歌理论,论述了“数千年诗之正变、盛衰之所以然”。其上卷注源流正变,即诗之历史变迁,以为“源流、本末、正变、盛衰,

  • 丧服表

    一卷。清孔继汾撰。生卒年不详。继汾字止堂,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六十九代孙。撰有《劻仪纠缪集》。曾经辑录《孔氏家仪》一书,对凶礼阐述得极其详细,是表为其中之一。遵古礼以损益时制五等之服,著表者

  • 中庸大义

    一卷。王树楠(详见《中庸郑朱异同说》)撰。是书要旨,以《中庸》一书,何为孔子之语,何为子思之语,古今传注,不为分别。读《中庸》应先明于此。书中有先引孔子之言,而引申其义的;有先倡明其义,后引孔子之言以

  • 宋十五家诗选

    十六卷。清陈訏(1649一约1732)编。陈訏字言扬,海宁(今属浙江)人。师黄宗义,与查慎行同里友善。康熙间由贡生官淳安教谕。陈工诗文,著有《时用集正续》、《句股引蒙》(已著录)、《句股述》和《宋十五